2024年12月10日第9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
学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思政课是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领域。当前,全球冲突的表现形式既体现在实体层面,也凸显在文化层面,西方国家日益加紧对我国的意识形态渗透,青少年是其重要目标群体。基于此,思政课须进一步优化叙事体系,充分发挥抵制错误思潮的功能。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要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思政课教师必须更加敢为、善为、有为,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着力打造集政治、思想、学术、专业于一体的思政“金课”,自觉抵制、驳斥国内外错误言论和思潮,发挥好思政课的政治引领、价值塑造和文化认同功能,培养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具体授课中,应做到“四个彰显”。
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是思政课的首要任务,思政课教师应从三个层面同时发力。
首先,立足马克思主义理论,讲清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人民性与实践性的统一,及其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其次,立足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展现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吸收借鉴与超越,及其与不同国家具体实际相结合所散发出的实践伟力。再次,立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阐明马克思主义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强大思想武器。
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绝不意味着走向教条,而是坚持将其中国化、时代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到新的境界,让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中国放射出更加璀璨的真理光芒。因此,当前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关键在于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彰显革命文化的时代价值
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中创造的,长期以来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价值引领和精神支撑作用。彰显革命文化的时代价值,确保革命文化持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滋养,是思政课的使命担当。
首先,思政课教师应从学理高度正面阐释革命文化的形成背景、发展脉络、具体内涵和精神价值,让学生了解革命文化是在革命事业的不同阶段和不同斗争情境下生成的一系列政治文化的总和。其次,要使学生明确革命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中的位置,及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间一脉相承的历史联系,避免学生孤立、狭隘地理解革命文化。再次,思政课教师还应以丰富、雄辩的史实,批驳体现在中国革命史领域中的历史虚无主义观点。
彰显中华文明的独特性
中华文明浸润、支撑、推动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成。梳理中华文明史,并将其作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形态的最优注解,为学生理解当下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必然性、独特性和超越性提供思考锚点,是思政课的崭新历史使命。
思政课教师应当以中华文明的近代发展为主线,突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光辉历程。其中,揭示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层契合点、凸显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文明的坚守与发扬、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近代元素、辨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近代中国转型中的作用、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西方社会的影响、说明近代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强化等,是最为关键的几项工作。
彰显“世界之问”的中国贡献
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其出发点是“现实的人”,落脚点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乃至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思政课教师要以世界眼光揭示中国和平崛起的世界意义,彰显中国对“世界之问”的深刻思考、勇敢探索、卓越贡献。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中国以自身实践和伟大成就展示了一套完全不同于西方的崭新方案。思政课教师应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基础上,聚焦全球问题,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外交理念与实践对人类发展、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事业的历史意义,让学生认识到中国改革发展的成就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不仅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具有重大意义,也在人类社会未来发展中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单位系中国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左伟
责任编辑:李华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