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2024年11月22日至23日,中国海洋大学第三届“国土空间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成功举办。中国海洋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雪鹏出席会议并致辞,自然资源部科技发展司原司长姚华军研究员出席会议并作报告。
王雪鹏在致辞中介绍了学校和学院事业发展情况。他指出,中国海洋大学“国土空间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自举办以来,搭建了学术交流平台,取得了良好成效。本届研讨会紧密结合学科特色和领域前沿,围绕新时代自然资源科技创新使命与任务、国土空间动态监测与可持续发展、国土空间治理创新与实践、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国土空间利用与治理等主题开展交流,希望与会专家学者通过研讨进一步启迪思维、凝聚共识、深化合作,共同努力为新时代国土空间治理、海洋强国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王雪鹏副校长(左)致辞,王琪院长(中)介绍学院发展历程,姚华军研究员(右)作主旨报告
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王琪介绍了学院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国土空间治理研究所发展状况,希望国土空间治理研究所在打造“国际性”与“开放性”的发展特色的基础上,通过此次研讨会,瞄准国际前沿,立足中国国情,围绕国土空间规划与可持续发展、城乡统筹与乡村振兴、跨域和跨界环境治理、陆海统筹与海岸带综合管理等方面提出科学思路和学科主张,为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姚华军研究员作“新时代自然资源科技创新使命与任务”主旨报告。他指出,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自然资源科技创新肩负着深地、深海极地、深空对地观测等国家战略科技攻关重大历史使命。在新时代背景下,要加强自然资源科技供给,强化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理论与方法、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技术、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技术等方向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技术支撑。
第一阶段专家报告聚焦“国土空间动态监测与可持续发展”,来自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的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刘小平教授就“全球逐栋建筑物高度估算及其时空演变过程解析”作专题报告,介绍了团队研制的全球时间序列三维建筑空间数据产品,并揭示了过去30年间全球城市三维建筑空间的动态变化规律与增长模式,为城市研究和城市规划提供重要支撑。来自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的焦利民教授、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的任建兰教授和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的金晓斌教授分别就“土地系统与可持续:探索与思考”“地理学‘地方的综合’视角下县域可持续发展研究框架与案例解剖”和“系统保护导向下耕地生态保护和修复的思考”作专题报告,从不同角度出发对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进行探讨,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第一阶段专家报告
第二阶段专家报告聚焦“国土空间治理创新与实践”,来自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国土空间利用研究室的马永欢研究员、东北大学文法学院的吕晓教授、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曾晨教授和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的高路教授分别就“对加强国土空间治理的粗浅认知”“面向SDGs的耕地利用可持续集约化:目标识别与实证响应”“跨行政区国土空间治理的思考”和“城市内涝的风险防范与韧性治理”作报告,对通过制度创新和政策设计来提升国土空间资源利用效率的方法与实践进行了探讨,为不断提升空间治理能力和水平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第二阶段专家报告
第三阶段专家报告聚焦“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国土空间利用与治理”,来自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郭杰教授、山东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曲衍波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的李飞副教授和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宋洋副教授分别就“资源权益与空间治理”“国土空间治理时代的村庄革新”“乡村土地系统转型与治理”和“中国资源型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多维演化与优化调控”作报告,从资源权益、村庄革新、乡村土地系统转型和土地利用效率调控等角度出发,探讨国土空间可持续利用与治理路径,为引导国土空间布局更加有序提供智力支持。
第三阶段专家报告
在学科发展圆桌会议环节,与会专家为学校土地资源管理学科高质量发展把脉指导、建言献策,从建设一流师资队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和强化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出发,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建议。
据悉,本次研讨会由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主办,山东省“经略海洋”理论重点研究基地、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国土空间治理研究所承办,中澳海岸带管理研究中心、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海洋公共管理研究所、海洋发展研究院“海洋低碳发展与决策优化”研究团队、中国海洋大学“海岸带城市空间治理”创新团队协办,来自自然资源部、南京大学等政府机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代表参加了研讨会。
通讯员:杨洋 图:宋建峰
合影
编辑:李华昌
责任编辑:刘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