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子出海实习结束

作者:宋育朱宋育朱来源: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发布时间:2024-11-29 字号:

本站讯 11月14日至23日,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参加海洋环境调查实习和环境海洋学实习的师生满怀激动与期待,在学院实验室管理中心田琳老师和黄磊老师的带领下踏上东方红3”科考船,开启了一段难忘的海洋环境调查之旅。

“东方红3”科考船

实践教学首日,“东方红3”船党支部联合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党支部召开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学习主题党日。支部成员们逐字逐句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海洋大学全体师生的回信,并共同观看纪录片《行远东方红》,通过观看“东方红3”船的设计、建造和科考历程,共同学习不畏艰险,探索不已,勇于超越,敢为人先的东方红精神。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

随后,田琳老师带领同学们回顾中国海洋科考历史,由最早开展海洋调查时的“望洋兴叹”到进入21世纪后的“百舸争流”,中国的海洋科考装备真正摸索出了一条从“跟跑”和“并跑”到“领跑”的创新之路。通过学习,同学们更加坚定了在海洋科考道路上砥砺前行、投身海洋事业的决心。

讲述海洋科考历史

海洋水文观测:CTD技术与实践应用

第二日在授课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学习了海洋水文调查的基本原理,掌握了海水温度、盐度、水色、透明度和深度的测量方法,并分工合作测定了水文参数。随后,在船员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利用先进的温盐深剖面仪(CTD),亲身体验了从海面到海底的水样采集过程。

CTD温盐深仪

海洋水质分析:水样化学参数测定

利用采得水样,同学们测量了海水的溶解氧、盐度以及pH值。这些数据不仅是评估海水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研究海洋生态系统和制定环境保护政策的重要依据

进行化学参数测定

海上气象实践调查气象数据记录

气象观测中,同学们学会了云类型的识别以及风速风向、海面空气温度、湿度和能见度等气象数据的测量方法气象实践调查加深了同学们对天气现象的理解,拓宽了同学们的气象观测技能。

识别云的类型

海洋生物多样性观测:浮游与底栖生物取样

通过浮游生物网捕捞浮游生物样本,并使用显微镜观察肉眼难以察觉的微小生命通过箱式取泥器采集底泥,用海水冲掉淡灰色的泥沙,同学们发现了藏匿在泥沙中的形态各异底栖生物奇妙的海洋生物激发了同学们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浓厚兴趣。

浮游生物拖网

精彩纷呈,共话成长

为提高同学们海上消防安全意识,船上工作人员联合带队老师和同学们开展了一场消防演练活动。探火演练、水枪喷射、灭火器使用、急救措施......老师们在亲身向同学们演示了消防安全措施的同时,还让同学们积极参与演练,掌握正确的逃生方法和自救技巧。

消防演练

实习最后一晚,船上的同学们开展了以“全球气候变化对海水倒灌的影响程度”为主题的辩论会。辩论主题为“海水倒灌是否能够简单认为主要归因于全球变暖?”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在场的老师与同学们一同见证学术精神的火花和知识的力量。

同学们开展辩论

船上饮食

“东方红3”船的靠岸,预示着本次出海实习的结束。同学们收拾行装,有序走下了这艘装载着满满美好记忆的航船。行李箱里装着的,比来时多了一份重量,这是知识的重量、友谊的重量、信念的重量。身为海大青年,,理应胸怀蓝色梦想,堪当时代重任,这不仅是铮铮誓言,更是行动号角和奋斗动力同学们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不负殷切期待担当青春使命为海洋强国的宏伟蓝图贡献青春智慧力量

带队老师和同学合影

同学向海洋招手致意

通讯员:宋育朱  图:黄子航 黄恺晴

编辑:马亚宸

责任编辑:赵奚赟

回澜阁

>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