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川来归,谋海济国。
打造一流学术期刊群的海大方阵,
助推特色显著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期刊社贺中国海大百年华诞!
1933年《科学丛刊》和1934年《文史丛刊》初试啼声,20世纪50年代《文史哲》响遏行云。而后,从学校学报的自然科学版、社会科学版等相继问世,到学校学报的英文版、Marine Life Science & Technology(MLST)、Geosystems and Geoenvironment(GeoGeo)、Intelligent Marine Technology and Systems(IMTS)、Marine Development(MD)一本本英文期刊先后创办、冲刺一流,具有海洋特色的学术期刊群“海大方阵”已然形成。在中国海洋大学百年历史中,学术期刊的成长与学校的命运和发展紧紧相连,镌刻学校学科建设和学术发展的轨迹,记录一代代学人的成长,积淀并构筑了具有服务、支撑、引领功能的学术家园。面对新的历史发展机遇,在高质量集群发展之路上,中国海洋大学期刊社守正创新,奏出“特色强刊,创新发展”的蔚蓝交响。
图1 期刊历史沿革
顶层设计,凝心聚力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海洋是关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的战略性研究领域,其科研产出与传播是惠及人民的大事。中国海洋大学是国家海洋高等教育领域的领军高校,承载着培养和造就我国海洋科研领域领军人才和骨干力量的历史使命,担负着提高海洋相关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学术话语权的任务。国家《关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等重大政策文件的东风,以及集群化这一当今世界期刊发展的主流态势,给学校主办的学术期刊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审时度势,对期刊发展进行顶层布局。学术期刊不仅应为学术共同体的纽带、学术交流的舞台,更应发挥聚合效应,融合协作,形成能够助力学校优势学科和“双一流”大学建设,服务国家海洋强国建设,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力量的一流期刊群。学校学报综合改革恰逢其时,“名刊工程”呼之欲出。
2019年3月,在期刊社的积极推动和学校领导大力支持下,学校出台了“名刊工程”的纲领性文件《中国海洋大学学术期刊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和《中国海洋大学期刊改革发展五年规划与十年愿景(2019—2028)》,制定多层次管理及运行制度,在凝练出版方向,建立对办刊专家、编辑、作者等的激励机制,促进融合出版,举办学术年会等方面多管齐下,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将中英文期刊拧成一股绳。各刊虽定位不同,但均以海洋为特色,各展优势,可实现协同发展、错位发展、联动发展。
图2 “名刊工程” 纲领性文件
图3 历届学术年会
时至今日,一流学术期刊“海大方阵”已规模初具,稳步发力,多点开花。
相互支撑,有机融合
质量是学术期刊的生命。刊群中的7本刊物以学术质量为本,“老刊”稳健,“新刊”蓬勃,新旧相彰,互为辉映,共同立足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促进优质学术成果的汇聚和传播,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和行动为支撑学校学科建设、促进海洋事业高质量发展、彰显国家科技竞争力和软实力耕耘不辍。
学报自然版、学报英文版、学报社科版是学校期刊群中的“老牌”学术期刊,一直稳扎稳打,通过盘活学科资源,坚持专家办刊,打造高水平专栏,服务学术创新发展,在优化投审稿创新平台、优先网络出版、新媒体融合发展等方面也进行了有效探索,成绩亮眼。
学报自然版立足海洋科学前沿,反映海洋领域的学术研究和科技创新,一直是CSCD来源期刊、北大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据2023年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评价,在海洋科学、水文学类期刊中,排名第三。曾多次被评为“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等。
图4 学报自然版影响因子及获奖情况
学报英文版是海洋科学领域的综合性学术期刊,被SCIE收录,是CSCD来源期刊。据科睿唯安《期刊引证报告》,2023年进入Oceanography(海洋学)领域Q3区;另据《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2023)》,进入Q2区。曾连续获得“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奖”等。
图5 学报英文版影响因子、海洋学领域排位及获奖情况
学报社科版坚持以特色带动综合的办刊思路,是AMI、RCCSE核心期刊。据中国知网2023年统计的数据显示,影响因子为2.101,达到历史最高值,学科排序位于Q1区,逐渐成为中国海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主阵地之一。获得过“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全国百强社科期刊”“全国理工农医院校优秀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全国高校精品社科期刊”等荣誉称号。
图6 学报社科版影响因子及获奖情况
以MLST为龙头期刊的国际化新刊群,呈现出勇往直前的锐气,与国家层面的崂山实验室、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等强强联手;在办刊模式上强化“专家办刊”,主编、副主编及国际化编委队伍深度参与学术运营;与国际出版商合作,开展多元化、全链条的出版、推送及知识服务;凭借新媒体平台和新技术手段进一步扩大学术影响,成效显著。
MLST被SCIE收录,2024年影响因子达到5.8,在JCR海洋与淡水生物学领域位于Q1区,学科排名全球第3,在实现对海洋优势学科的有效支撑方面尤为突出,曾获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它作为海洋领域学术专刊,已成为引领世界学术研究的一流期刊。
图7 MLST影响因子、收录证书及获奖情况
GeoGeo目前已被Scopus数据库收录,Scopus CiteScore为5.8,创刊两年来依靠国际专家、国际作者高起点办刊,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初步形成。2023年9月创刊的IMTS聚焦于人工智能和海洋科学与技术交叉领域的创新性成果,和同期创刊的聚焦于海洋人文社科与交叉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的MD一道,将成为汇聚其学术领域“最强大脑”的新平台。
图8 GeoGeo收录情况
图9 IMTS、MD
“海洋特色学术期刊群”这一蓝图徐徐展开,实施落地,凝心聚力,学校优势学科、专家学者等与期刊的纽带关系比以往更强,期刊群对学校优势学科的支撑范围比以往更大。“中国海洋大学拥有13个ESI前1%的学科,每个学科领域在学校海洋特色学术期刊群中,都有至少2种学术期刊提供学术支撑,形成了特色优势学科与学术期刊融合发展、相互支撑的关系。”中国海洋大学期刊社社长杨立敏如是说。
图10 学科与期刊的支撑关系表
群策群力,共谋发展
国家海洋事业的发展、海洋科研成果的汇聚和竞争力的提升需要群策群力,才可破局立势。为寻求更多发展机遇,共同发展海洋学术期刊出版事业,2020年,中国海洋大学与包括中国科学院大学、厦门大学等在内的十余所高校携手并肩,以实现深度交流、密切合作、共建共赢,携手提升海洋类学术期刊核心竞争力、影响力和组织活力为目标,发起并组建了全国高校海洋类学术期刊联盟。
图11 海洋学术期刊联盟
交流凝聚共识,智慧助力发展。不管是自主举办的高校海洋类学术期刊联盟会议、学术年会等,还是积极承办探讨期刊支撑服务区域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行业会议,抑或是参加国内外研究协会的学术年会,这些交流活动都为学术期刊群影响力的提升和高质量发展再添一捆柴,再加一把火。
图12 学术交流活动
砥砺前行,勇进创新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竟发,勇进者胜。
2023年,在学术期刊综合改革的基础上,期刊社步履不停,开展了“提升英文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的路径和方法”和“关于提升学报社科版办刊质量和水平”的专题调研,结合国内外学术出版形势、学术期刊发展态势和办刊模式,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出台了《关于加强我校海洋特色学术期刊群建设的实施意见》,持续深化学术期刊综合改革,在刊群建设和集约化运营、强化稿源建设、优化论文审理流程、加强编委会建设、加强知识服务等方面笃行不怠,继续探索刊群建设的发展模式,打造一流学术期刊“海大方阵”。创新“清单”上列着:由“借船出海”到“造船出海”,谋划建设“涉海类期刊知识服务平台”;组建青年编委会;实施更加成熟的选题制度;打造高质量论文的“绿色通道”;参加并组织国际学术研讨会……一条条、一项项,将逐一落地,化愿景为现实。
时不我待,海大办刊人将以全球视野、中国气派、海洋特色、时代精神为准绳,继续推进世界一流期刊建设,发挥集群优势,以期刊建设助力学校学科发展和“双一流”建设,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助力科技自立自强和文化软实力建设,为我国学术研究高质量发展与国际影响力提升发出学术期刊的强音。
文:王晓 陈呈超 杨立敏
编辑:赵奚赟
责任编辑:李华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