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海大 谋海济国】乡村振兴中的海大力量

作者:王红梅来源:新闻中心观海听涛发布时间:2024-06-05 字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中国海洋大学勇担使命,用心用情实施“五个帮扶”,对口帮扶云南绿春,西藏那曲、拉萨,山东临沂等多地,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学校驻村干部深入一线、倾力奉献,专家学者科技扶贫、教育扶志,青年学子支教远方、智援山村……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从脱贫攻坚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国海洋大学谱写了新时代情谊之歌,贡献了海大力量。

做好技术转移转化,助力帮扶地区产业技术升级

2024年中央1号文件强调:“强化帮扶产业分类指导,巩固一批、升级一批、盘活一批、调整一批,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中央的决策部署为推动脱贫地区帮扶产业的提档升级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为更好地助力帮扶产业高质量发展,学校根据帮扶地的基本情况做好技术转移转化,实施精准性、差异化的优化升级举措,以产业振兴助推乡村振兴。

绿春县坐落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南部,茶叶种植面积居红河州第一、云南省第八。自然环境优越,产业优势显著,茶叶产业是绿春县“十四五”期间重点发展的“一县一业”。但2020年以前,绿春是红河州第6个贫困县,毛茶价低至5元1斤,并未形成良性有序的茶叶市场。

2020年1月,学校启动定点帮扶绿春县,贯彻“应绿春所需,尽学校所能”的工作原则,建立有力的领导体制和良好的工作机制,倡导设立学校—绿春县“一县一业”茶叶专项。为绿春县茶产业发展定制了“四全帮扶”策略,即“全要素投入、全过程提质、全链条指导、全方位服务”,提供“规划+科技+专家+培训+产业+销售”一条龙指导帮扶。

2020年6月,田辉书记(右一)带队赴云南省绿春县调研定点扶贫工作

“茶叶培训仅仅停留在理论上效果并不好,必须深入茶厂、农户,了解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精准扶贫。”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年逾花甲的汪东风教授主动请缨,4年里14次去绿春,带科技下乡,深入一线茶园和生产厂房基地指导开展茶叶精深加工,培训茶农和技术负责人600人次、电子商务专业技术人员160余人,捐赠价值50万元专利“一种富含茶多糖茶饼的制备工艺”。

在学校的支持下,汪东风牵头申报绿春高香白茶国家标准,联合云南省绿春白茶研发中心、青岛市茶叶学会及绿春县茶叶协会、绿春县茶叶企业起草“高香白茶”产品标准,并获得审定发布。“富含茶多糖紧压茶”国家级团体标准已通过专家组评审,即将提交审定发布。组织绿春县多家茶企业共同推进《玛玉茶品种》起草和申报,牵头组织《玛玉茶》和《绿春县茶园管理规范规程》两项团体标准的申报工作,已于2022年10月获批正式立项。此外,汪东风主持的《云南省绿春县茶叶精深加工技术集成创新与推广应用》方案入选第一批教育部直属高校服务乡村振兴创新试验项目。

2020年春,汪东风教授(左一)在绿春茶山上开展春茶种植管理技术培训

春秋流转,“一县一业”茶叶专项从高校走向乡村,落地成熟,硕果累累。

截至2022年,学校帮扶茶叶项目累计投入资金200万元。随着新技术的集成创新推广应用,示范企业生产的春茶均价从2018年的68.8元/公斤增至2021年的164.3元/公斤,全县茶叶直接产值与销售收入年均增幅达到20%以上。系列精准扶贫举措不仅完善了绿春县茶叶产业链建设与管理,还吸引了一批返乡创业人员开办茶企,进一步带动当地产业技术升级。

“高香白茶”“玛玉茶”“富含茶多糖系列茶饼”、普洱熟茶新型渥堆发酵设备、东仰云海品牌建设、茶园管理标准……一个个专业名词的背后是学校领导、专家学者、企业家校友一次次绿春调研的具体内容,是他们在山间地头躬身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也是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搭建科技合作平台,建立长期合作的长效机制

科技和人才是对口帮扶地区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因素。搭建科技合作平台,共享创新成果,能帮助学校与对口帮扶地建立长期合作的长效机制,深度参与乡村振兴,进而深化合作成效。

“当地老百姓可能不知道这个虫子真正的价值在哪里,我想用我们的知识做一些事情,既要保护生态,也利用当地的资源为老百姓造福。”学校水产学院教授王芳在央视纪录片《援藏故事》中说道。

2020年,水产学院师生在西藏双湖县合作采样

2017年,为实现脱贫,西藏那曲市双湖县与学校水产学院展开合作,学校组织起以孙世春、王芳和刘晓收三位老师为核心成员的研究课题组,对当地的卤虫卵资源进行研究开发。双湖县平均海拔5300米,是中国海拔最高也是最年轻的县,在当地最大的湖泊其香措采集卤虫卵是当地居民的重要收入来源。

为更好地帮助双湖县提高卤虫卵的产量和质量,课题组每年9月都会入藏,就其香措的卤虫卵资源、湖泊水环境和底质环境等进行系统调查,团队成员克服超高海拔、缺氧、低温等严酷的自然条件,调查作业150余天,采集样品6000余份,获得科研数据约12万个,并协助成立了普若岗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将其作为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科研合作单位,将学校科研和人才优势转化为双湖产业发展优势,为卤虫卵深加工项目的研究和产业落地提供技术支持,指导当地利用卤虫卵资源进行脱贫。

2023年12月,研究生支教团在西藏支教地接力开展《在日光城听海——海洋科普和高原思政的融合》项目,获第十四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项目奖

经过科学分析,专家团队协助搭建了一系列科技平台,为双湖县实现年增收1000余万元,为当地提供约100个就业岗位。2019年底,双湖县正式脱贫摘帽。2020年,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双湖科学考察站成立,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渔业科考站,不仅改变了其香措及周边长期以来缺乏基础气象、水文等资料的现状,提升了科研保障能力和水平,能够更好地服务当地资源保护与产业发展,成为学校有关学科开展高原生物、生态、生物地球化学等方面研究和科技助力双湖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平台,也成为海大学生的实践实训基地,已有16位研究生在考察站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此外,学校与山东莒南县于2018年签约共建“中国海洋大学鲁南技术转移中心”,双方在创新项目申报、产业技术攻关、产学研合作、科技平台建设、科技人才招引和人才队伍培训中开展长期务实合作,借此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与高端人才交流等合作长效机制,有效缓解莒南县科技和人才资源匮乏问题,进一步推动学校科技成果在当地转移转化,加快莒南重点产业领域高新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步伐,以此带动当地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设立科技扶贫专项,加快产业技术攻关

按照山东省教育厅统一部署,中国海洋大学将临沂5地,包括莒南县3个乡镇(街道)作为对口帮扶对象,以需求为导向,通过搭建创新平台、培养人才队伍、转化科技成果、编制发展规划等举措,积极推进帮扶工作。

2024年6月,中国海洋大学驻蒙阴县岱崮镇燕窝村第一书记组织开展“情暖六一”系列活动

为支持和鼓励科技人员针对帮扶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学校开展特色资源开发、产业技术攻关和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专项研究,在基本科研业务费中设立科技扶贫专项,提供经费支持。自2018年度以来,累计投入专项资金200余万元,开展扶贫专项项目15项,加快当地产业技术攻关。

针对莒南县鸡龙河水质长期不能达标、水质改善的迫切需求,设立“鸡龙河水体生态治理研究”专项。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专家团队提出了生态治理技术路线,协助莒南县政府制定了鸡龙河生态治理方案,按照该方案完成治理施工后,最终实现鸡龙河水质稳定达标,仅此一项每年可节约水体污染超标行政罚款1000万元。

学校设立“蒙阴县垛庄镇全域旅游规划”专项,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家团队实地考察垛庄镇孟良崮红色革命主题景区和乡村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情况,完成了《垛庄镇旅游调研报告》,对当地“红色”+“绿色”旅游主题进行深入分析,高质量地完成规划编制,指导当地旅游产业提质增效,实现跨越式发展,以此推动当地旅游扶贫与乡村振兴。

“莒南县特色农产品电商营销策略与品牌打造研究”专项重点聚焦东高榆村木梳业发展问题、县域农产品公共品牌建设问题、电商专业人才短缺问题。管理学院营销与电子商务系专家团队通过打造电商特色小镇,改变目前东高榆木梳产业产量高、利润低、产业分散、无序竞争的现状,争取申报“山东省电商特色小镇”。

针对莒南县钢铁产业转型发展需求,学校设立“莒南县钢铁产业开放型发展实施方案”专项。经济学院专家团队以临沂市莒南县钢铁龙头企业山东鑫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案例,优化钢铁产能生产力布局提高产业集中度、集约化,降低莒南钢铁产业现有成本,进而通过供应链管理(SCM)实现由原材料-初级产品与销售转向高端制造-市场推广-国际贸易的产业升级,推动莒南钢铁产业基地化、绿色化、品质化。

发挥科技人才优势,强化智力支持

到田间地头、工厂企业现场送咨询、送技术、送课程,手把手开展指导培训,现场解答具体问题……学校在对口帮扶的过程中,针对当地的现实基础、产业特色和发展需求,通过科技下乡、技术培训、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提高群众农业产业发展技能,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我手中的这款茶叶产自原国家级贫困县云南省绿春县。在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念引领下,中国海洋大学定点帮扶绿春县开发绿水青山的经济价值,改善茶叶品质与口感,拓宽销售路径,成功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变。”在第七届中国南亚博览会上,学校红旗智援博士团成员走进绿春直播间,在直播带货的同时,讲述革命老区脱贫致富的故事。

红旗智援直播间直播现场

自2016年依托管理学院成立,红旗智援博士团始终秉承“扎根祖国大地,坚持知行合一,肩负扶贫使命,传承红色基因”的宗旨,自主研发“多维贫困因子介入诊断术”,深入分析贫困地关键致贫因素,科学制定“靶向扶贫”方案,提供“精准滴灌”帮扶,将“精准扶贫”的实践从红色老区拓展至蓝色渔村、绿色草原、滇西绿春,先后在德州乐陵、临沂蒙阴、临沂莒南、东营利津、内蒙古乌兰布统、云南绿春开展扶贫实践。2021年12月,红旗智援博士团党支部与绿春县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党支部结对共建,助力绿春搭建电商平台、建设营销品牌、拓展农产品销路,推动了高校思政教育、专业教育与实践教育的深度融合。

2023年暑期,博士团成员先后深入绿春县3个乡镇、14个村落,走访5家乡镇企业,访谈农户130余人,调研足迹遍布绿春县超600公里。在充分了解农村集体经济建设、股份结构、运营模式等基本情况后,博士团选取电商及旅游产业作为研究课题,推动设立科研专项基金40万元,为绿春开拓特色农产品营销渠道,规划文旅融合发展蓝图。

2023年暑期,红旗智援博士团成员进村助农户

“红旗智援博士团定点帮扶与思政育人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入选第八届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乡村振兴育人项目,进一步实现了学校在精准帮扶、助力乡村振兴上大的跨越。

直接投入无偿帮扶资金、引进无偿帮扶资金、培训基层干部、培训乡村振兴带头人及专业技术人员、购买脱贫地区农产品、帮助销售脱贫地区农产品……一项项突破性的指标及数字,是中国海洋大学心怀“国之大者”,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

“风正好加力,惠农正当时。”乡村振兴的蓝图已经绘就,学校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一步一个脚印走,一棒接着一棒干,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编辑:刘莅

责任编辑:刘莅

回澜阁

>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