擎信仰之炬 育时代新人:中国海大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纪实

作者:冯文波来源:新闻中心观海听涛发布时间:2024-05-23 字号:

2024年5月18日,中国海洋大学博士研究生在西柏坡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摄影:张慧)

  5月18日至19日,一场场别开生面的“情景课堂”在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河北正定塔元庄村等地开讲,90余名中国海洋大学师生参加。这是中国海洋大学博士生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师生在行走中深入学习党的光辉历史,感悟信仰的力量,不断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近年来,中国海洋大学充分发挥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作用,加强顶层设计,培树思政“金课”,彰显海洋特色,打造思政“靓课”,拓宽授课思路,在“大思政课”上做文章,持续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有效提升了思政教育的亲和力、感召力和凝聚力。

理论课堂,守正创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建设座谈会

  “老师讲课幽默生动,对这门课很有责任感,讲课让人感受到他的信念感。”“老师讲课很有激情,很认真负责,课堂讲解与历史和时事相勾连,内容丰富。”“金句频出,是我上过最有趣的思政课,每节课都听得很认真。”……在中国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卞秀瑜主讲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深受学生的喜爱,“圈粉”无数。

  在课程收获众多点赞的背后,是卞秀瑜和教研部同事一次次备课磨课,一遍遍试讲评课,反复推敲的智慧和汗水。“每学期开展4至6次集体备课,还要接受学院领导、教学督导和学校主管部门负责同志的听课与指导。学校和学院都很支持,我们也责无旁贷,必须把这门课讲深讲透讲活。”卞秀瑜说。

  “思政课,必须要鲜活。”卞秀瑜经常把鲜活的时事融入课堂,循循善诱。“老师在教学中有机融入国内外海洋动态、海洋强国建设、我校海洋领域重要科研成果等,增强了我谋海济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我准备今后读学校有关专业的博士。”受他的启发,青年学子谋海济国的理想信念更加笃定。

王付欣老师在给学生授课

  近日,中共山东省委教育工委公布了2023年“山东学校优秀思政课教师”评选结果,中国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付欣名列其中。他主讲的思政课是“网红”课、“抢手”课,听他讲课被列为“海大学子不得不做的50件事”之一。他渊博的学识、风趣的谈吐和真挚的情感打动着一届又一届学子,在潜移默化中引领着他们成长的航程,并使“海大男神”的形象深深印刻在学子们心中,成为他们念念不忘的青春记忆。

  “怎么看”是王付欣的口头禅,课堂上他积极鼓励学生针对热点问题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观点,甚至师生角色互换,让学生讲、他来评,王付欣的课堂经常上演“百家争鸣”的场景。他主讲的本科生思政课“思想道德与法治”(线上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主持的博士生思政课“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入选山东省首批学校思政课“金课”,主持的思政选修课“大学生爱国教育十讲”入选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山东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山东省思政课教学设计大赛特等奖、山东省高校思政课教学青年名师工作室等多项奖励和荣誉。

  “感觉老师整个人在发光”“好想再听您的课”“王老师的课实在太精彩,真想再修一次”……又逢毕业季,王付欣的朋友圈热闹非凡。临别之际,同学们纷纷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这位良师益友的感激之情,并设法留住大学时代的那些感动。

  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近年来,中国海洋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参与指导思政课建设,坚持守正创新,在课程设计优化、教学组织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师资选拔聘任、资源整合调配等方面深化改革创新,探寻提高思政课针对性和吸引力的新路径,持续推进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带着热气”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特色课堂,“海味”十足

中国海洋大学开展本科生海上实习实践活动

  “三代‘东方红’船,载着中国科学家走向深海大洋,引领了中国海洋科学调查由近岸到大洋、由浅海到深海的历史性跨越,见证了我国海洋科技事业迅猛发展的光辉历程。”中国海洋大学拥有一支全国高校独一无二的科考船队,依托“东方红3”船这一国之重器,学校开设了“海洋科考认知实践”公共选修课。自2020年以来,已有来自全国1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4000余名师生登上这一流动的“海上思政课堂”,在海风拂面、波涛澎湃中,听船长和教师讲述这一功勋科考实习船的发展历史和肩负的光荣使命,潜移默化间在学子心中埋下矢志蔚蓝、向海图强的种子。

  海鸥剧社是中国海洋大学历史上最悠久的社团之一,以宣传革命、唤醒劳苦大众、振兴中华为己任,被誉为“预报暴风雨的海鸥”。

  当下,海鸥剧社的师生们正在紧锣密鼓创排一部新剧《文圣常》,该剧以我国著名海洋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文圣常为原型,讲述老一辈科学家心怀“国之大者”,浩海求索、勇攀高峰的故事。“我们深入挖掘校史红色资源,采用艺术的形式、青春的风格把大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激励同学们坚定理想信念、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校团委宣传部部长王晓鹏说。

海鸥剧社《海之魂》演出剧照

  以青年教师王成海、叶立勋在进行海洋资源调查时不幸牺牲的事迹创作的《海之魂》;以2012年“感动中国”人物、校友李文波为原型,展现他二十余载坚守南海岛礁、奉献国防的事迹和精神编排的话剧《守望》;以中国海洋大学红旗智援博士团为代表的青年学子爱国力行、智援扶贫事迹为蓝本打造的舞台剧《心系山海皆可平》……戏剧小舞台,思政大课堂。一场场演出,丰富了大学生的文化生活,让思政教育如同春风化雨般润泽心田,不断汲取青春奋进的力量。

  全国涉海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联盟2021年由中国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倡议发起,旨在依托涉海高校的学科特点和发展环境,积极打造合作交流、互学互鉴、协同发展的平台,通过召开思政课教学研讨会等形式,共话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经验做法,共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共谋马克思主义学院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未来,为青年大学生打好精神底色、夯实人生根基,助力其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吴立新院士为研究生讲授公共选修课“经略海洋”(摄影:姜楠)

  在中国海洋大学,有一门课程的授课师资可谓名师荟萃、大咖云集,阵容“超豪华”,它就是国内首门海洋类文理交叉研究生公共选修课“经略海洋”。该课程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吴立新领衔20余位涉海文理工领域学术带头人组成的“教授天团”联合授课,涵盖海洋战略、物理海洋学、海洋地质、海洋化学、海洋生物、海洋药物、海洋能源、海洋技术、海洋环境、海洋水产与气候、海洋文明史、海洋国际法、海洋经济、海洋管理等方向。开课三年来,在校内外引发热烈反响,获评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精品示范课。

  “这既是新时代海洋教学文理交叉课程模式的一次大胆尝试,也是学校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有益探索。在知识的交叉融合中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海洋强国建设的奋斗者。”2021年开课伊始,未来海洋学院院长李建平便阐明了这一课程的意义。

“大思政课”,热火朝天

田辉书记为2023级本科学生讲授“开学第一课”(摄影:袁艺)

  “‘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思政课建设内涵发展指明了方向。

  “踔厉奋发 勇毅前行,让青春在强国建设新征程上绽放绚丽之花”“青春逢盛世 奋进新征程”“勇立潮头担使命 奋斗青春谱华章”……近年来,每年秋季学期开学,中国海洋大学党委书记田辉都会为新入学的本科学生讲授“开学第一课”。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4000余名学生同上一堂思政大课。

张峻峰校长在第十七期“校长下午茶”活动中与师生们交流(摄影:左伟)

  “校长下午茶”是中国海洋大学持续多年的品牌活动,校长与青年学子围炉煮茶,谈感受,听心声,话成长。5月9日,“海承己志 德启远航”第十七期“校长下午茶”活动在海德学院举行,校长张峻峰与师生们围绕“国际化人才培养”深入交流,希望同学们进一步涵养家国情怀,深入了解中国文化、中国人民,更好地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2024年5月11日,中国海洋大学博士研究生在郭永怀事迹陈列馆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摄影:周文燕)

  中国海洋大学善用火热的社会实践,让学生在亲身体悟中实现启智润心。

  在郭永怀事迹陈列馆,感受“心有大我,以身许国”的英雄事迹;在青岛一战遗址博物馆,回望“还我青岛”主权回归的艰难历程;在贵州大山深处,见证“山海情深心连心,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时代壮举……青年师生在行走的课堂中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用新时代的伟大成就铸魂育人。

  “大思政课”不光在陈列馆、博物馆,也在绿水青山间,在火热的生产劳动第一线。

  茶园青青,四季茗香。在中国海洋大学崂山校区有一片茶园,每逢大地回春,满目苍翠,师生在茶园里采茶,忙碌的身影犹如律动的音符,奏响春天的乐章。为弘扬劳动精神,鼓励学生走出“象牙塔”,深入生产一线,亲身参与劳动,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学校开设了“中国茶文化与实践”劳动教育通识任选课程,由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带头人汪东风教授亲自授课,学习理论的同时,带领同学们深入茶园、动手实践,体验茶文化,感受劳动美。此外,学校还开设了“‘海大味道’饮食文化与实践”“急救与自救”等劳动教育课程,让学生走进田园、走进后厨、走进厂区,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2023年5月8日,中国海洋大学东海苑“港湾”学生社区服务中心启用(摄影:左伟)

  “大思政课”要有广阔平台,中国海洋大学积极推动思政教育互联互通、资源共建共享,搭建“大平台”,凝聚育人合力。

  中国海洋大学着力打造大中小学一体化、校内外一体化的“大思政课”育人共同体,集聚社会力量和科教资源,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着力构建大学牵引、区域联动、大中小学贯通的“大思政课”育人平台。成立青岛馆校“大思政课”联盟,挖掘博物馆资源,为思政课注入源头活水;打造“港湾”学生社区服务中心,推动形成富有海大特色、体现思政要求、贴近学生实际的“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与青岛市城阳区教育和体育局合作,共建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实践教学基地,在青少年思想引领、课程资源开发、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方面携手同行……截至目前,学校与青岛市相关单位签订实践合作协议,面向20余个街道130个社区及中小学等服务基地结对共建,6900余名学生在社区一线开展近80个实践品牌项目,共绘育人“同心圆”,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

  5月23日下午,中国海洋大学崂山校区图书馆第一会议室内气氛热烈而庄重,围绕推进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开展了一场活泼生动的研讨。全校上下正在奋力开创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编辑:冯文波

责任编辑:刘莅

回澜阁

>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