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近日,团中央基层建设部“团建头条”刊发了学校“翱翔的海鸥——社区青春行动”大学生社区实践工作案例。今年以来,学校团委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团组织相关要求,优化顶层设计、加强协调联动、促进双向赋能、实现互惠共赢,在全校开展“翱翔的海鸥——社区青春行动”,瞄准六大领域,以“青政之声”“青心之爱”“青创之力”“青彩之美”“青智之汇”“青春之约”六大项目推进工作落实落地。
自行动实施以来,学校团委聚焦组织化推进,制定实施方案,打造四级联动体系,定期调度、实施台账管理。聚焦常态化开展,与驻地崂山区、市南区、西海岸新区团区委签订社区实践合作协议,夯实校地合作共建。聚焦精准化服务,从需求侧、供给侧双边发力,精准对接社区个性化需求,构建多元共赢格局。聚焦特色化提升,坚持以“一校区服务一城区,一城区创建一特色”的工作愿景,发挥学校特色优势,服务市南区科技中心、文化中心区域发展规划,服务崂山区高端新兴产业核心集聚区、金融聚集区、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的治理需求,服务西海岸新区融合发展期待,着力推动青年发展与城市发展的“双向奔赴”。
目前,学校团委推动院级团组织与驻地25个街道团工委建立合作关系,组织动员356个团支部和26个学生组织与130个社区及中小学等服务基地结对共建,日常报到参与人数7000余人,暑期社会实践集中报到实践人数近7000人。共建设80余个特色实践项目,累计服务岛城社区居民6万余人次,服务时长超6.3万工时,各类媒体平台宣传报道近300篇。
一是着力基层理论宣讲,实施“青政之声”项目,引领青年讲好新时代新故事。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组建宣讲团、组织读书会,用“青言青语”讲好党的创新理论、党史国史团史、形势政策、优秀传统文化和青年榜样故事。马克思主义学院“青马之声”宣讲团在市北区阜新路街道举行“燎原圣火 百年荣光”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进社区活动,用群众愿意听、听得懂、能记住的语言传播党的二十大精神。水产学院优秀学生党员在市南区八大关街道开展“碧海泱泱映初心”共享党课活动,面向社区工作人员讲述市南区革命先烈和文化名人故事,回顾厚重而又激情燃烧的岁月光阴,凝聚向上向善正能量,激发党员、青年干事创业热情。海德学院“小考拉”志愿服务队重点开展“熊猫学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少儿启蒙教育项目,举办“诵诗文经典,品书香雅韵”主题诗文学习、“以礼为伴,彰中华美德”礼仪学习、“感悟古法魅力,传承造纸匠心”造纸体验等活动,讲述新时代青年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
二是着力扶老助幼济困,实施“青心之爱”项目,带动青年用真情传递温暖。坚持以社区老人、儿童为重点,着眼兴趣培养、素质拓展、心理健康、生活照料等居民关心关注的领域开展志愿服务。化学化工学院海之心志愿服务队50余名团员青年在崂山区王哥庄街道组织“未来同伴”社区志愿服务,开展近500小时的学业辅导、素质拓展等活动,陪伴学生成长成才。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小政学堂”项目在李沧区九水街道延川路社区举办“三点半课堂”,提供托管陪伴和课业辅导服务,累计上岗120人次,服务时长超600课时,解决家长与子女的“时间差”。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部联合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组织多个团支部共同开展“与老相伴”养老院陪伴计划,370余人次在李沧区南王社区养老院、崂山区社会福利服务中心等场所提供超1000小时的空巢老人陪伴、智能手机应用技巧普及服务,为老年人送去关爱关怀。
三是着力服务社会需求,实施“青创之力”项目,鼓励青年参与基层治理。瞄准基层治理中的重点任务,引导学生参与环境保护、公共空间营造、治安维护等基层治理工作,培养学生观察社会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经济学院开展“人人动手·洁净家园”项目,连续25天派出70余人次赴李沧区九水街道宾川路社区协助完成社区环境卫生维护等工作,服务超300工时。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保护协会在市南区八大湖街道开展以“青青之岛,分享美好”为主题的垃圾分类快闪活动,宣传垃圾分类知识。管理学院动员青年积极参与专业实践,打造平台让青年参与企业运转,在实践中开展调研、提出思路、落实方案,着力解决崂山区金家岭街道企业面临的“人才短缺”问题。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赴宅科社区幼儿园开展“携手同心·珍爱地球”世界地球日宣传活动,提升居民环境保护意识,引导社区居民共同参与文明城市创建等工作中。
四是着力践行时代新风,打造“青彩之美”项目,促进青年助力社区精神文化建设。充分发挥青年学生在文艺、文化等方面的特长,以文艺演出、文化课堂等形式,努力丰富社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信息之光”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120余人次志愿者协助西海岸新区阡上社区举办“阡上花开,音动西海”社区文艺晚会。法学院50余名少数民族团员青年赴李沧区延川路社区开展“同心有法”小课堂,在社区团支部文化小课堂展示民族舞蹈、讲解民族风俗,展现少数民族风采。外国语学院在崂山区沙子口街道山海社区面向20余名小朋友定期开展“语翼课堂”项目,满足社区居民对于学习外语的热情。海洋生命学院在第二十八个“世界读书日”组织团员青年前往骆驼祥子博物馆(老舍故居)开展悦享读书节之1930生命读书会活动,与社区居民一起在阅读中感受文字中蕴含的精神。基础教学中心联合市南区委宣传部,组织开展13场“青青之岛,爱乐之城”都市快闪活动,为市民和游客献上特色文化活动,展示学生专业风采。
五是着力科技创新发展,打造“青智之汇”项目,引导青年在实践中学以致用。积极发挥大学生所具备的科学文化优势,结合各自专业知识领域,开展科普活动,分享科学研究内容。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全国青年志愿者服务社区行动“七彩四点半”示范团队勉行义工队打造“食代先锋”科普宣讲团,开展成长安全教育、食品制作互动课程等150余课时。海洋与大气学院打造海味品牌,在崂山区金家岭街道鲁信长春社区建设实体海洋科普阵地,定期开展海洋科普宣传,提升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工程学院发挥学科优势,将“科创实验”系列课程带入滨海街道大学城社区,30余名志愿者通过演示智能车等科创作品为社区居民带来别开生面的科学体验。医药学院获中国科协“翱翔之翼”大学生科技志愿服务项目立项,以学院专业教师为指导,深入开展“科普深蓝,向海问药”海药系列科普讲堂项目,面向社区、学校组织20余次医药科普小课堂。
六是着力综合素能提升,打造“青春之约”项目,激发青年奋发有为成长成才。紧紧围绕激发学生服务社会的家国情怀,推动青年学子在社会磨练意志、锤炼本领,培育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让青春的力量在平凡的岗位上迸发活力。水产学院定期组织在社区兼职的学生团干部及联建共建团支部的团支书召开工作培训与交流分享会,落实工作部署,加强经验交流,切实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海洋地球科学学院与崂山区沙子口街道联建共建,20名学院团支部书记分别在汉河社区、南宅社区、东九水社区等7个社区担任兼职团干部,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参与社区团员管理、主题团日活动设计与组织等工作。数学科学学院与李沧区世园街道签约共建,交流研讨青年志愿者开展社区志愿服务行动、走进社会基层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共建共享模式。
学校各级团组织将继续引导青年大学生在进入社区的实践中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切实擦亮“翱翔的海鸥——社区青春行动”名片,着力建设具有中国海大特色的大学生社区实践育人品牌。
通讯员:周星宇
编辑:邵江滨
责任编辑:李华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