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激励党员干部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增强党员干部的凝聚力,海洋地球科学学院于11月10日-12日在党委书记吴军的带领下赴东营进行实地研学,循着习近平同志在东营考察调研时的足迹,重温殷殷嘱托、感悟真理伟力,弘扬地学精神。学院师生党员代表参加学习。
油田红色旅 赤忱报国心
为重温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端牢能源饭碗”的殷切嘱托,11月10日,师生党员一行前往华八井、胜利油田优良传统展厅、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胜利油田石油开发中心青东采油管理区等地进行参观学习。
华八井是整个华北油区发现的第一口油井,见证了胜利油田的发现和发展,是油田传承优良传统、展示胜利风采、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阵地。学院师生党员在油田优良传统展厅通过聆听“历史不能忘记”“我为祖国献石油”“由胜利走向胜利”三个篇章的讲解,深入地了解了华八井的发现过程及其重要的历史意义,从中领略到了许多老一辈石油工人的传奇故事。党员们从老一辈人的艰苦奋斗和取得的重大成果中,感受到了老一辈人不怕吃苦的精神与干劲,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我为祖国献石油”精神的思想内涵。
随后学院师生代表前往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分别参观了页岩油、CCUS两个重点实验室。通过导览人员的讲解,师生党员一行进一步了解了储藏在页岩纳米级、微米级空隙中的石油是如何经过压裂等手段被开发出来。“曾经被视为‘无效’资源的页岩油被唤醒,页岩油‘藏身之地’就这样在我们科研人员的手中被揭开。在科研的加持下,能源的饭碗我们如今端得更牢、端得更好。”讲解员自豪地讲道。
2021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考察,殷切嘱托中国石化干部员工:“石油战线始终是共和国改革的一面旗帜,要继续举好这面旗帜。在确保国家能源安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上再立新功、再创佳绩。”如今,学院党员师生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回顾中石化人历经60多年耕耘后的油田新貌,每一张照片、每一项突破,无不展现着“我为祖国献石油”的豪情壮志。
生态黄河行 循迹河海情
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黄河入海口并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为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把舵领航。11日上午,学院师生党员代表来到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从黄河入海口处体悟黄河文化,感受生态文明,学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在黄河三角洲鸟类博物馆,党员们了解黄河三角洲鸟类生存繁衍的情况,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之道;乘船沿河道一路航行,师生党员们亲眼见证“黄蓝交汇”的奇观——流经黄土高原的黄河水携带了大量的泥沙,与海水的密度大不相同,故而互不相融,形成分明的黄蓝界线,如一条蜿蜒长龙,一直延伸到大海深处,一半烟色、一半海蓝,黄河入海,盛世安澜。
追根“信仰之源” 重温“初心力量”
东营市大王镇刘集后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这里诞生了全国最早的农村党支部之一——刘集支部,传播、使用和保存了我国首版中文译本《共产党宣言》。12日上午,学院师生代表来到位于刘集后村的东营市共产党宣言纪念馆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进行参观学习。踏入《共产党宣言》纪念馆,观摩着《共产党宣言》遗留的历史痕迹,党员们在讲解的带领下,仔细查看资料和实物,通过现场沉浸式学习,感受到了我国首版《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在广饶县刘集村传播、使用和保存的艰辛历程。这本薄薄的小册子,被革命者以生死相托,在刘集这个小村庄,在血与火中缔造了一个红色的传奇。师生党员们深刻体会到了今日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更加坚定了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
3天的时间,1000里行程,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师生党员在东营这片广袤的红色课堂中循足迹、受教育、长才干。下一步学院将以这次实践研学为契机,进一步通过共建思政实践教学基地、联合召开主题党日等形式,传承和弘扬油田精神,引导地院学子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
通讯员:李坤伦 张婧
编辑:万斌
责任编辑:赵奚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