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海洋学院举办系列高水平国际化学术活动庆祝“世界海洋日”

作者:马崑 姜靖来源:未来海洋学院观海听涛发布时间:2023-06-21 字号:

本站讯 6月8日是第十五个世界海洋日和第十六个全国海洋宣传日,前者的主题为“海洋星球:潮流之变”,后者的主题为“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未来海洋学院举办系列高水平国际化学术活动庆祝“世界海洋日”。系列学术活动包括五期“未来海洋讲坛”、一期“第五期学员选拔工作宣讲会”、一场“博士生学术沙龙”,包括未来海洋学院学员在内的4.6万余位听众参与系列活动。院长李建平教授主持首场活动并致辞。

学院精心制作宣传片,对“世界海洋日”进行介绍宣传,共同唤醒对海洋的热爱,守护这片无垠的蓝色领域。宣传片于6月7日发布,在国内外引起重要反响。

6月1至16日,先后举办五期“未来海洋讲坛”,邀请海大校友、斯隆研究奖获得者、美国特拉华大学梁鑫峰博士做客“未来海洋讲坛”,作了题为“Connecting Climate Change to the Deep Ocean”(深海和气候变化的联系)的学术讲座,介绍了近二十余年来全球海洋的温盐变率,指出上层海洋温盐变率的研究在涡旋活跃区域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基于深海观测数据匮乏的现状和模式数据的研究,探讨了一种可能存在的深海温盐变率;美国气象学会会士、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Walter Robinson教授做客“未来海洋讲坛”,作了题为“Weather Extremes in a Changing Climate: Challenges and Progress (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极端天气:挑战与进步)”的学术讲座,总结了目前对于预测地球极端天气事件的五大挑战:“统计方法及数据、极端天气事件的物理放大器(Physical Amplifier)、相关的学科交叉、变化的阈值以及地球系统的脆弱性”;海大校友、复旦大学杨海军教授做客“未来海洋讲坛”,作了题为“大西洋热盐环流多百年际振荡与人类文明演变史”的学术讲座,介绍了关于大西洋热盐环流多百年际自维持振荡的理论,能够很好解释观测与数值模式中发现的多百年际变率,帮助人们深刻理解气候系统多百年际变率的起源,并将有助于理解过去五千年人类文明演变史;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陈军副校长做客“未来海洋讲坛”,作了题为“超越传统的电池体系”的学术讲座,介绍了电池储能的种类、应用领域、发展前景和现存挑战,阐述了研发超越传统的电池体系的重要性。

6月8日下午,学院举办第五期学员选拔宣讲会,未来海洋学院院长李建平,崇本学院院长、导师代表高会旺,未来海洋学院副院长马崑,导师代表肖晓彤出席宣讲会。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方式,来自学校海洋与大气学院、崇本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海洋地球科学学院、水产学院等学院及同济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的2020级本科生聆听了此次宣讲会。李建平首先对当前格局、学科背景、学院简介等进行总体介绍,随后对学院本硕博无缝隙对接培养模式进行了详细说明,尤其对交叉融合式课程教学体系和科研指导体系等办学特色进行了细致解读。宣讲形式新颖、内容丰富、阐释精准。

6月15日下午,学院举办第22期博士研究生学术沙龙,邀请到青年教师陈峥副教授指导,第三期学员宋厚彬召集,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方式。围绕“地区降水与气候变化”,宋厚彬汇报了次季节-季节模式预报偏干偏湿问题及其订正尝试;董洪强介绍了不同地区气溶胶辐射强迫变化对萨赫勒降雨季节循环的影响;王伊婷介绍了全球变暖对大西洋多年代际变率的影响;李晶晶介绍了基于CMIP6模式的21世纪北极涛动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中明确指出,要着力打造人才培养的海大模式。中国海洋大学以全方位服务国家海洋事业为己任,成立未来海洋学院。未来海洋学院以“厚德博学、勇毅笃行”为院训,以建设世界一流海洋学院为目标,打造系列国内顶尖、世界一流的学术活动,培养海洋领域交叉融合式拔尖创新国际化人才,谱写高质量服务海洋强国建设新篇章。

通讯员:马崑 姜靖 


编辑:孙萌

责任编辑:赵奚赟

回澜阁

>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