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广电·蓝睛4月23日讯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读书”的目的、方式正在悄然变化。那么年轻人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怎样读书呢?今天是世界读书日,一起走进当代年轻人的“书”式生活。
在位于市南区的不是书店,店员们正在忙着布展。这场名为“在春天写下你的未来”的展览,是书店4月份新推出的读书活动。活动通过线上线下同步征集读者的阅读感受,让更多人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世界读书日前夕,书店已收到1000多份读者来信,而其中绝大多数都是20~35岁的年轻人。各具特色的读书活动,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进书店。
青岛不是书店金茂湾店店长 赵亚艳:让年轻人更加喜欢阅读,同时也可以让他们有一些线下更丰富的拓展,比如说像交友,比如说像我们交换一些自己的心声,做一些我们日常平时分享不到的话题点,可以净化我们平时繁忙工作中的一些压力,使得这种行为让他们可以感受到读书带给他们的乐趣。
记者走访岛城的多家独立书店发现,如今的书店已不再是单纯的卖书场所,而是满足人们阅读需求与生活美学融合要求的新空间。“书店+餐饮”、“书店+文创”、“书店+科普”等各类跨业经营,除了可以弥补图书销售利润的不足,也为读者提供了更舒适的阅读环境。
青岛繁花书店店长 王蔚:(年轻人)利用午休时间或者是周末也是偶尔走进来,来到这里就不会为一些琐事所烦恼,可以直接能静下心去学习,读书,有这样一个环境,这样一个空间。
有了舒适的阅读空间,当下什么书会受到年轻人的青睐?记者调查了解到,除了近半数年轻人为了学习成长选择专业类书籍阅读之外,还有较多人关注文学文艺类作品。就读于中国海洋大学的大一学生谢珂,把大部分课余时间花在了阅读《国境以南,太阳以西》《挪威的森林》等短篇小说上。从创作者角度来看,鲁迅、余华、路遥等知名作家更受年轻人的青睐。
中国海洋大学大一学生 谢珂 :因为短篇花的时间不是很长,可以间断地看,他(村上春树)的思想到现在也是非常适用,适合当代年轻人的,读起来很受教。
市民 牛先生:我平时喜欢读一些文学类的书,就好像是路遥、鲁迅他们写的书,通过他们文字的展现我能体会到时代的一些变迁。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政治类读物也撕掉了“中年人专属”标签,成为年轻人的关注焦点。比如,年轻人读《毛选》成了一种不可忽视的新风潮。数据显示,2019年起,《毛泽东选集》连续两年蝉联清华大学图书馆借阅排行榜榜首。
市民 王女士:他(毛泽东)看过很多书,你能从他的书里面学到很多很多知识。
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副馆长 胡远珍:现在年轻人的思想比较活跃,另外大学里的教师会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
在人们的固有印象中,纸质书有着无可替代的优势,例如保护视力、提高注意力等。但在这个手机时代,拿着手机的人不一定就是在玩游戏、刷微博,也有可能是在上网课、读电子书。根据《2022新青年阅读报告》表明,已有超五成的读者正在接受“纸电一起读”:一边是沉浸式、更有仪式感的传统阅读,一边则是见缝插针、随时随地可下载的电子书。 但无论人们选择电子阅读,还是传统阅读,我们都能感受到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回归书本。
中国海洋大学学生 李思霖:大部分都是在网上电子化阅读,但是也有我认识的一两个大学同学他们特别追求仪式感,一定要买书。
中国海洋大学学生 朱逸轩:我比较喜欢翻书的感觉,因为从小就这样读书的,我还是比较习惯这种读书的感觉。
介质的多样性、阅读的细分化、方式的个性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特征。当代年轻人正以自己独有的方式,打开书本,爱上阅读,让学习更时尚。
新闻作者:齐春赞 田震
编辑:张雨梦
责任编辑:左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