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国自主培养的第一位水产品加工和贮藏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大咖级博导走下学校的讲台,站上中央电视台的“讲台”,会产生什么奇妙的“化学反应”?
就在昨晚,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薛长湖登上CCTV-1《开讲啦》,为观众倾情讲述科研工作者如何负重前行实现国人吃鱼自由,以及鱼和中国人餐桌的不解之缘,让听讲的青年代表们了解了更多关于鱼的故事。
大咖博导央视开讲年年有“鱼”
“撒老师,您刚才说的腌咸鱼,正是我的‘专业’,当年我学习的就是水产品加工专业。”最新一期《开讲啦》拉开帷幕,面对素有“综艺小王子”之称的主持人撒贝宁,薛长湖气场全开,也展现出自己风趣幽默的一面,让同步在线收看节目的青年代表对这场生动接地气的公开课充满期待。
随后,在薛长湖的娓娓道来中,观众们了解了中国可追溯到周朝的吃生鱼片文化,鱼的哪些部位最有营养,以及哪些鱼最适合怎样的烹饪方式,相关典籍“信手拈来”展示出这位博导丰富厚重的学识。
当然,更令人震撼的是薛长湖提到的一组数字:中国人人均一年消耗的鱼类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0.8公斤提升至如今的14.2公斤。
这组数字体现了从水塘养殖、工业化养殖基地、数字化养殖到智能化养殖的发展历程。这组数字浸透了几代科研工作者负重前行的汗水,是他们“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才为人民实现了吃鱼自由。
“渔业养殖,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对于整个国家的粮食的安全,起了非常重大的作用。”面对青年代表,薛长湖感慨地说,向海洋要热量、要蛋白,可以全方位多途径地开发食物资源、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更好地把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上。一番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青年代表的热烈掌声。
国字号奖项撑起专业“天花板”
“薛老师太棒了!”“在校4年没上过薛老师课的遗憾,在《开讲啦》弥补了。”“再过半年就要去海大食品学院读研了,真的好开心!为薛老师打call”……
在得知薛长湖即将在央视讲授“公开课”,学生粉丝们早早登录海大官微为心目中的“爱豆”摇旗助威,令人感受到薛长湖在校园中的高人气。
据了解,《开讲啦》是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制作的中国首档青年电视公开课节目,每期节目邀请一位知名人士结合自己的专业、工作倾情演讲,与青年代表展开现实讨论,给予他们心灵滋养。
站上央视讲台上的薛长湖平易近人、低调谦和,不了解相关学术领域的观众可能不知道他和他的团队代表了本专业的“天花板”——他曾两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登上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
在《开讲啦》节目中,谈到鱼,薛长湖展现出自己的博物通达。事实上,这位大咖不仅会“做鱼”,更擅长“做海参”——由薛长湖主导的“海参功效成分解析与精深加工关键技术及应用”的项目正是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项目,简单直白地说来,这个项目就是研究怎么把海参吃得更好、更明白。
通过对全世界20余种能吃的海参进行全面的解析,薛长湖团队发现了海参中的海参硫酸多糖、海参皂苷、海参肽等多种有益成分,以及不同海参所具有的护胃、抗凝血、抗肿瘤等功效。这些研究成果对基于海参功效成分的药物研发、食品产业链的拓展都极有价值。
同时,薛长湖团队还在2003年研究出了第一个即食海参。近年来,基于团队对海参成分、加工技术的研究,部分生产企业还研发出了海参口服液、海参胶囊、海参含片、海参冲剂等深加工产品。
记者从海大了解到,薛长湖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科研项目40余项,以水产品加工领域的国家重大需求为研究方向,不断开拓从技术到产业的创新之旅,在海洋水产品营养与功效成分的高效利用以及远洋渔业资源与养殖海珍品的精深加工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这些成果在上百家龙头企业进行推广应用,形成了多个产业集群,为企业增加产值120多亿元。
你想知道鲤鱼、秋刀鱼等最佳烹饪方法吗?
你想知道哪种吃法最有营养吗?
你想知道吃鱼腹、鱼眼等部位有什么寓意吗?
你想知道我们如何从吃鱼难到吃好鱼吗?
还等啥,快去看回放~
新闻来源:2023年2月3日[青岛晚报官微]央视开讲啦全是青岛味!海大教授聊“吃鱼”,小撒听得乐开花……
编辑:黄苗苗
责任编辑:左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