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痛悼念恩师李庆忠先生

作者:张进来源:海洋地球科学学院观海听涛发布时间:2022-12-28 字号:

2022年12月26日上午,噩耗传来,中国工程院院士,石油地球物理勘探专家,我的恩师李庆忠先生于当日上午10点10分因病逝世。听到噩耗后我悲痛不已,恩师的音容笑貌还宛若眼前,他爽朗的笑声还萦绕在耳边,但从此天人两隔了。

我是2001年,在李庆忠院士来海大工作后与他相识的。李院士那时虽已70岁高龄,但走路矫健如风、说话中气十足。先生来海大后,经常给青年教师做讲座,把自己了解到的前沿知识分享给大家。他基本每年都会给研究生和本科生做报告,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勉励学生为国家做贡献,也把自己从事科研工作的经验分享给学生,是立德树人的典范。我只要有机会,也基本每年都参加先生给学生做的讲座。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先生从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时,填了三个志愿“到祖国最需要的工作岗位上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坚决服从组织分配”,三个志愿铿锵有力,没有自我,都是为国为民。先生把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国家需要紧紧结合在了一起,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了“为祖国找石油”的人生理想。每当先生讲到这里,我都被先生无私忘我、一心为国的崇高理想和满腔热忱、不惧艰险的高尚品格所深深感染。

2004年,我有幸成为先生的博士研究生。先生循循善诱,言传身教。对于治学他是严谨求实的,对于学生他也是认真负责的,从我毕业论文的选题、章节安排、创新点及写作格式,先生都倾注了大量心血。先生反复给我们强调,理论一定要和实际结合起来,他常常讲“读了不等于懂了,懂了不等于记住了,记住了不等于能掌握,掌握了不如自己做一遍”。我对这句话感触颇深,受益匪浅。受这句话的影响,在做博士论文的时候,我对论文所涉及到的公式都重新推导,对相关文献的数据重新验算,也因而找到了突破口。对于我的论文先生逐字逐句进行批注修改,对于我论文中的问题也从来都是平等讨论,认真听取我的意见。不光是对我的论文这样,先生对于他所有的学生都是这样,先生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润物无声的教育风格是我们师兄弟一致推崇的崇高品质。

在来海大之前,李庆忠院士已经取得了重大成就,在那物质极度稀缺、环境极度恶劣的艰苦年代,他排除万难,刻苦钻研,提出了绕射波扫描叠加法偏移、两步法偏移、三维地震勘探等一个个石油勘探领域重大科研成果,为我国石油增储上产做出巨大贡献。来海大之后,他仍然不顾自己的高龄,始终活跃在科研工作的第一线。他亲力亲为,编写了多次波压制、静校正、圈闭分析等大程序,笔耕不辍,出版了多部著作。2006年,先后编写出版了《岩性油气田勘探》《多波地震勘探的难点与展望》。耋耄之年,他又开始梳理他从事地球物理行业60多年的经验总结,准备写成著作,留给后人,为我国的石油物探事业继续贡献力量。我有幸为先生的著作进行文字校对和图幅清绘工作,进一步见证了先生的严谨认真。从初稿到定稿,先生每次都对文字不厌其烦地进行推敲,力求每句话都能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对书中的其他细节,包括标点符号,字号字体,图中标注的箭头颜色、大小,线条粗细等方方面面也都提出要求,甚至连整本书的封面、扉页都亲自设计,力求达到完美。2015年,结集出版了《寻找油气的物探理论与方法》(基础篇、方法篇、争鸣篇),受到了业内专家的高度评价。然而,先生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又开始了《寻找油气的物探理论与方法》第四部奋进篇的撰写工作。第四部的撰稿和出版工作对先生而言异常艰苦,先生有心脏病、又有眼疾,但他不顾惜自己的身体,也不顾我们的劝说,毅然决然的反复修改,直到文字和图幅达到自己的要求。2021年6月,第四部正式出版,总算了却先生多年的心愿,他非常高兴,跟我们说他没有遗憾了。先生几十年如一日的奋斗精神和孜孜以求、严谨认真的科研态度深深折服了我们,他是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所热爱的中国石油物探行业啊。

如今,我们再也听不到先生爽朗的笑声了,再也听不到先生关切的话语了,再也见不到先生伏案工作的身影和和蔼可亲的面容了。内心悲痛,无以言表,惟愿先生一路走好!

逝者已去,风骨永存!

编辑:刘莅

责任编辑:刘莅

回澜阁

>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