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聚焦

风雨中的海洋渔业与海洋旅游业——水产学子实地调研下川岛海洋产业现状

作者:方颖蓝来源:水产学院发布时间:2022-08-16

字体:

本站讯 6月29日至7月5日,为遵循党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海洋强国建设,调研地区海洋可持续性发展的成果,结合实际巩固并实践自身专业知识,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子“保护海洋与经略海洋”实践调研团队前往广东省江门市下川岛开展为期7天的暑期三下乡调研活动,对下川岛海洋支柱产业——海洋渔业及海洋旅游业发展现状进行相关采访及实地调查,以期为下川岛海洋经济发展方向建言献策,为国家建设现代化海洋强国的目标贡献一份力量。

根据旅游的三大要素(即游客、旅游资源及旅游业)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调研团在下川岛王府洲旅游区(后文简称为旅游区)对游客、当地从事旅游业的人员及海洋旅游资源进行采访、调查问卷、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的调研,充分了解海洋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情况,得知近年来下川岛的旅游业,包括住宿业、住宿业、交通客运业、商业等行业的发展现况及未来走向,接收游客对旅游区的意见反馈,并深入认识新冠疫情及自然灾害(主要为台风)对旅游区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

调研团采访旅游区内的游客及酒店负责人

在远洋渔业方面,调研团通过采访一位前往南沙群岛进行远洋捕捞的渔民,聆听渔民讲述的潜水捕鱼、台风威胁等生动的故事,了解远洋捕捞技术、捕捞产物在生产船上的进行保存运输的方法,以及各种鱼类商业价值和渔民收入,调研团感受到渔民远赴南沙群岛开展捕捞活动的不易与危险,了解到海上通讯及捕捞技术仍未有足够的发展,远洋渔业经济处于增长期,仍有大幅度上升的空间。此外,调研团从渔民口中的得知南海许多渔民承担着保卫国家领土、宣示国家主权的重任,由此对渔民行业的责任有更深刻的领会,深刻领悟到渔权暨海权的含义。

整装待发的远洋渔业生产船

为了了解下川岛近海养殖现状,调研团与养殖生蚝的渔民、海水经济鱼类的渔民进行养殖技术、养殖设备、养殖风险方面的深入交谈。在生蚝养殖方面,我们学习到经验丰富的渔民能通过时间周期与天气信息对海水温盐度进行精准的判断,根据不同的温盐度确定投入蚝苗鱼苗等步骤的时机;对渔民吊养生蚝的方式进行实地拍摄,感受到劳动人民在简陋的实际条件下进行高效生产的智慧。在经济鱼类养殖方面,我们在渔民的热情帮助下前往鱼排进行实地拍摄,认识他们的作业的过程及方式,使用的装备设施,并在谈话中了解到近海养殖的高风险及不确定性,台风、洋流及降水带来的温盐变化、海水污染等多种因素对近海养殖经济的影响。调研团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尝试为各种天气现象及海水理化性质变化寻求合理的科学解释,遵循“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将海洋学及渔业专业知识与科学实践相结合,深刻领悟专业知识的内涵,同时为养殖技术方法及设施用具提供一些看法和帮助,以期助力近海养殖经济发展。

生蚝吊养技术

近海养殖设施及渔民作业过程

此外,我们通过采访一位下川岛野生经济贝类收购商,了解到下川岛野生经济贝类的主要品种,以及近年来资源逐渐减少导致行业收入处于低谷期的情况。

经过为期七天的实地走访和调研,调研团对下川岛主要海洋产业及可能的发展方向有了充分了解。在海洋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及缓解资源瓶颈的重要保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领域、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的背景下,我们深刻意识到实现海洋强国的远大目标需要每一位青年人的力量,并将这种觉悟转化为实际行动,投身于各海洋产业前线,促进海洋经济发展。

通讯员:方颖蓝 图:陈莹 陈诗乐 

编辑:杨文昭

责任编辑:赵奚赟

回澜阁
海大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