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培育的多个水产新品种获农业农村部公告推广

作者:廖巍 褚嘉杰来源:科学技术处观海听涛发布时间:2022-07-17 字号:


栉孔扇贝新品种“蓬莱红3号”

  本站讯 2022年7月14日,农业农村部第578号公告公布了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26个水产新品种。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包振民院士团队胡晓丽教授领衔培育的栉孔扇贝“蓬莱红3号”(品种登记号GS-01-011-2022)、邢强副教授领衔培育的海湾扇贝“海益丰11”(品种登记号GS-01-012-2022)和水产学院李琪教授领衔培育的长牡蛎“海大4号”(品种登记号GS-02-008-2022)位列其中。中国海洋大学是此次通过水产新品种审定数量最多的培育高校,彰显了学校在水产养殖领域突出的科研实力和影响力。

海湾扇贝“海益丰11”

  我国是世界第一水产养殖大国,其中海水养殖约占全球产量的三分之二,而贝类养殖约占我国海水养殖产量的70%,是我国海水养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种质退化问题日趋严重,优良品种的培育成为制约贝类养殖业健康发展的瓶颈。中国海洋大学包振民院士团队历经十余年科技攻关,突破多项水产生物核心育种技术,建立贝类数量性状评估育种技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和海洋生物全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三大核心技术体系,引领水产育种技术的发展。新品种栉孔扇贝“蓬莱红3号”、海湾扇贝“海益丰11”增产增收效果明显,已在山东、河北和辽宁沿海推广养殖,受到广大养殖企业的普遍欢迎,也是团队继“蓬莱红”“海大金贝”“蓬莱红2号”“獐子岛红”“海益丰12”之后培育的第六个、第七个国家级水产新品种。系列新品种的育成,改写了扇贝养殖缺乏良种的局面,实现扇贝养殖良种化,为推动我国海水种业健康持续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长牡蛎“海大4号”

  牡蛎是世界上养殖产量最大的海产贝类,长牡蛎是我国北方牡蛎养殖的主导品种,其养殖产业现已是北方海水贝类养殖的支柱产业之一。2006年起,水产学院李琪教授科研团队在国内率先开展了长牡蛎优良品种选育,系统开展了长牡蛎种质资源遗传评价、遗传选育技术建立、优秀种质创制等方面研究,取得了系列创新与突破,培育出生长快、抗逆性强、附加价值高的长牡蛎系列新品种。此次通过审定的长牡蛎“海大4号”,是团队继“海大1号”“海大2号”和“海大3号”之后培育的第四个国家级水产新品种,目前已在山东、辽宁等地取得了良好的养殖效果。长牡蛎系列新品种的产业化应用带动了沿海渔民致富增收,有力推动了牡蛎养殖产业提质增效与转型升级。

  此外,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胡景杰教授科研团队参与培育的水产新品种金鲳“晨海1号”(品种登记号GS-02-005-2022)也通过了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通讯员:廖巍 褚嘉杰 图:胡晓丽 邢强 徐成勋

编辑:左伟

责任编辑:袁艺

回澜阁

>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