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爸爸妈妈,你们啥时候回来?”

作者:王红梅来源: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22-04-05点击数:859

周妮妮是法学院党委副书记,住校的第10天,她不敢和家里人视频了。

从短沙发到一张简易行军床,周妮妮从3月13日开始便一直睡在办公室里,如今20多天已经过去了,她早已习惯在方寸空间里快速洗漱。

周妮妮还记得住校后第二天,晚上12点参加完学生处的会议后,她正组织辅导员们开会落实相关工作,一名学生突然呕吐厉害,她赶紧跟带班辅导员说:“情况紧急,直接拨打120吧”。那天深夜,周妮妮一边在会议上传达学校的部署要求,一边沟通协调学生送医、就医结束返校等相关事宜,从凌晨1点50分到6点18分,她隔一个小时就给辅导员、园区负责人和校医院打电话,“输液结束了吗?”“情况怎么样?”“几点到学校?”大家一夜无眠。

这是周妮妮的一个平常的夜晚。给晚归的学生打电话了解情况、确保安全,比对学院抽检人数、做到应检尽检,参加学生先进答辩、线上政审……住校期间,周妮妮在保证日常工作顺利推进、学院疫情防控工作稳步落实的同时,也要随时处理学生生病就医、离校返校等突发事件,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

法学院住校的一位院办老师说,有次半夜,看到周书记办公室的灯光一直亮着,后来才知道她是在和一位情绪波动大的学生聊天谈心,疏解学生的心理压力。

周妮妮是辅导员和学生们心目中“平易近人、善于作为的周书记”。她会参与辅导员和学生们的每次线上会议,一次会议结束后,一位学生给辅导员李文慧发了条消息:“周书记都瘦了。”话语里满是担忧和理解;她会在校园里陪着每一位外出就医的师生,在临走前给辅导员包里塞满小零食和水果,随时保持电话联系,一趟趟开车接他们回“家”,深更半夜还给辅导员用学院的小微波炉热饭;她也会跟每一位心理压力大的学生沟通,去宿舍串门、电话排解情绪,她说每一个学生都是父母的心头肉,要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

因此,考研上岸的学生会第一时间给周书记分享喜讯;说起学院里的哪一位学生,周妮妮都能跟辅导员对症下药地聊上几句。为了更好地了解这批“00后”学生们的想法,她跟着辅导员们学习用微博,关注时兴的“热搜”和“琼瑶体”,一边调侃自己年龄大了,一边乐此不疲地了解新事物。

她不会谈自己的困难,跟辅导员们开会只是反复强调学生工作一定要踏踏实实、落到实地。“这是分内工作,我们只是各司其职”是周妮妮常说的话,她不觉得自己做了多么辛苦的事情,相比之下,她觉得每一个在一线坚守岗位的人更让人动容,那些送医的辅导员通常一天只能吃一顿饭,无论深夜还是白天,在医院里病床边、走廊里蹲着等、站着等。

周妮妮的爱人王晓东也坚守在校园里。作为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部办公室主任,王晓东的日常工作是每天下午巡查南北楼、做好学部楼宇和实验室的安全检查;为师生们的网课、科研和研究生复试取送电脑等设备,督促教职工完成每日上报等。他说自己并没有在抗“疫”一线,那些忙碌到深夜的核酸检测志愿者们、连夜陪同就医的辅导员们和克服技术困难开展网上教学的老教师们带给了他真切的感动与力量。

“老夫老妻”一起住校,常常约着去食堂打饭,走在空旷初盛的樱花大道上,心有灵犀地感慨道:“很多年没有像这样了,不管孩子,两个人一起压压马路,多少有点恋爱时的感觉了。”20年前,两人在海大的第一个工作单位是化学化工学院,就这样他们相识并开启了“校园恋爱”。

苦中作乐是真的,不管孩子只是说说。

周妮妮和王晓东不只是“周书记”“王主任”,也是两个孩子的父母。两人住校期间,孩子们交给祖父母照顾,面对重担,近70岁的老人只是平淡地说“不行也得行,你们放心吧,工作可不能耽误!”刚开始住校的几天,周妮妮每天都会抽空给家里打个视频,那时6岁的小儿子还会好奇地问:“为什么你们都要加班,晚上也不回来,因为你们是党员吗?”不知道从哪里学会“党员”这个词语,但是小孩显然放对了语境,爸爸妈妈都忍俊不禁,频频点头。

可是时间长了,一直见不到面,小儿子只要一看到妈妈的脸就会哭喊着说:“妈妈我让你现在就回来!”上初中的大儿子懂事多了,尽管上网课时少了“技术保障组”的支持,在别人家的孩子都有打印试卷的时候自己盯着电脑屏幕做题,他也只是反复地问:“你们什么时候回来呀?”看到孩子们这样,周妮妮心里不好受,也不敢打视频了,有事情的时候只悄悄给父母打个电话,她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得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以身作则和学生们坚守在一起,他们把思念都埋在了心里。

周妮妮虽然每一次都会跟孩子们说:“爸爸妈妈很快就回去了。”但每一次都食言了。盼望着、盼望着,校外的春日也很近了,周妮妮相信,教育无他,唯爱与榜样,他们一家人会以更好的自己迎接相拥的那一天。

文:王红梅 图:受访者提供

编辑:刘莅

责任编辑:刘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