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荟萃

[蓝晴]送别!文圣常院士在青岛逝世 享年101岁

作者:来源:蓝晴发布时间:2022-03-23

字体:

  今天,我们要送别一位院士,文圣常先生。他是我国物理海洋学科的奠基人之一,海浪研究领域的开拓者,我国物理海洋学国家重点学科和理科基础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的创建者,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3月20日下午,文圣常院士在青岛逝世,享年101岁。接下来,我们就通过一个短片,来回顾一下,文院士耕海踏浪,在浩瀚海洋不懈求索的足迹。

  1921年11月1日,文圣常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砖桥镇, 1940年初, 高中毕业的文圣常与同学结伴前往重庆,谋求新的发展机遇。 几经曲折,他最终考入了当时迁至四川乐山的武汉大学就读。

  在大学期间,文圣常学的是机械工程, 并在数学、物理,以及文学、哲学、历史等方面也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尤其是素有“古代海洋学之父”之誉的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对他影响很深, 成为他日后从事海洋科学研究的思想源头。 1946年初,文胜常赴美深造。途经太平洋时,他发现几千吨的轮船竟像纸船似的随着波浪起伏摇摆,他脑海中灵光一闪,这滚滚的波涛又何尝不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呢。 

  1947 年回国后,文圣常结合自己的动力机械知识, 依托这一系列试验的成果, 撰写了《利用海洋动力的一个建议》一文,于1953年在《机械工程学报》上刊发。 这是我国学者最早进行海浪能量利用的试验。

  20世纪50年代初, 文圣常进入到山东大学海洋系工作。从此,文圣常如鱼得水,在这所因海而生的校园里耕海踏浪,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开创性的海浪科研成果。

  自1953年起,文圣常一直生活工作在青岛。60余年来,在中国海洋大学校园里, 他潜心于海浪研究和人才培养,并与团队成员一起,在海浪学研究领域劈波斩浪、奋勇前行,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

现代意义上的海浪研究应用,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4年6月6日,到盟军取得诺曼底登陆的胜利,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包括了运用新兴的海浪预报理论。20世纪50年代中期,国际上存在两种比较盛行的海浪研究方法——“能量平衡法”和“谱法”,文圣常在充分借鉴这两种方法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研究和思考,从能量平衡的观点出发,导出了可用以描述风浪成长全过程的普遍风浪谱,撰写了《普遍风浪谱及其应用》一文。后来,基于涡动和绕射的作用,文圣常提出了涌浪谱的计算方法。这两项成果在当时的《中国科学》杂志上用英文发表。20世纪60年代初期又被译成俄文,并在当年有关国际海洋科学进展评论中被列为重要研究成果,“普遍风浪谱”在业内被称为“文氏风浪谱”。此后,文圣常在海洋理论及其应用的研究领域不断取得丰硕成果。 

  20世纪60年代中期,文圣常便开始思考如何将海浪理论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使其产生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1991年,文圣常带领团队研发的“新型混合型海浪数值模式”, 使我国的海浪预报模式从传统的经验预报,迈向了数值预报,很快便在国家和地区性海洋预报中心投入业务化应用, 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在从事海浪理论和应用研究的同时,文圣常也积极地为我国海洋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数十年来,为我国乃至世界海洋科学领域培养了许多杰出人才。

  文圣常不仅在海洋科学研究上硕果累累,在海洋人才的培养上也是桃李满天下。他编著了《海浪学》《液体波动原理》《图解与近似计算》和《海洋近岸工程》等海洋教材,培养了我国海洋科学领域中第一个博士研究生。他的毕业生中很多人已成为世界海洋科技界的知名学者,很多人也都因科研成绩优异而晋升为教授或研究员。

  虽然身为院士,著作等身,文圣常却依然谦恭低调,依然穿着洗得发白的灰色夹克,拿着一只似乎已成为他的标志的手提袋,总是一边思索一边行走在通往实验室的小路上 。2000年,文老先生荣获1999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他把20万元港币的奖金全部捐给了祖国的教育事业,其中的一半捐给了自己的家乡—河南光山砖桥镇用以盖教学楼,另一半则捐给了他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中国海洋大学,设立了“文苑奖学金”。

  近年来,伴随着年事已高,文圣常从教学和科研一线退居到二线。但他还是想力所能及地为国家、为社会、为学校做点什么。2002年,《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英文版)创刊,文圣常担任主编一职。十几年来,文圣常始终坚持终审每篇待出版的文章,而且逐字逐句审查修改,既要确保文章的学术水平,更要维护学校的良好声誉。寒来暑往,文圣常伏案审读着各地投来的稿件,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 

  3月20日下午,文圣常院士在青逝世,享年101岁。他耕海踏浪、在浩瀚海洋不懈求索的开拓者精神,给海大、给青岛、给中国海洋界,留下了永不磨灭的一段印记。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  文圣常的学生 赵栋梁:我最后一次见他是去年的夏天,我去医院看他,因为疫情,进不了医院(病房)里面,趁他出来在院里转的时候,见了一次面,谈了时间还挺长,我也没想到这竟然是最后一次了。 

  文圣常老先生是中国海洋大学历史上第一个院士,也是物理海洋专业一代又一代学生心中的“传奇”。今年58岁的赵栋梁是文圣常的博士研究生,也是他收的最后一个学生。听到恩师去世的消息,赵栋梁悲痛万分。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  文圣常的学生 赵栋梁:1992年,我当时是考取中国海洋大学博士研究生,当时是选择文先生当导师。当时我给他写了封信,因为当时通讯方式也只有这种写信的方式。信里主要是想询问考研需要复习哪些内容,需要准备哪些东西。有什么需要注意的问题,当时写也没想到有人能回信,因为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有人给你回这种信的。但是没想到我很快就收到文先生写的满满三页纸的信。回答了我很多问题,说了很多鼓励的话。特别我来了海大之后才进一步了解文先生是那么一个,学问做得那么好,那么有名气的名人,所以我当时就感觉更觉得文先生对人真是太好了,太平易近人了。 

  进入新世纪,文圣常在科研上退居二线,但仍在学报的编辑工作上贡献力量,在他的努力下,2002年4月《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英文版)创刊号》面世。同年10月,随着学校的更名,学报也改为《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英文版)》。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  文圣常的学生 赵栋梁:他当主编,跟我们一般人当主编不一样,他是要把每一个作者的文章,从头到尾要仔细看仔细改,不但改内容,还要把英文改过来,非常认真做这些事,可以说在住院前,一直在做这些事。

  严谨、自律、平易近人是文圣常留给学生们的印象。2007年4月,文圣常为海洋与大气学院题写的院训:“浩海求索,立言济世”,也成为鞭策无数“海洋人”的人生格言。

  中国海洋大学2020级物理海洋学博士 李卓然:这句话文院士写的时候还专门写了一个说明,浩海求索这四个字,文院士是想体现专业特色和职业精神,后四个字立言济世则是强调了我们的专业的社会责任,要求我们的学生能够立德立功,立言,将探索海洋科学的成果服务于社会,文院士自己也是这样做的,可以说他是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先行者。我们作为文院士精神感召下的现代的海大的学子,我也希望能继承文院士的精神,能够为建设海洋强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广大师生心目中,他胸怀坦荡、崇德守朴的高尚品格,治学严谨、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淡泊名利、虚怀若谷的君子之风,永远是大家学习的典范。文圣常犹如一座精神的灯塔,为中国海大人照亮了前行的路,也指引着这所特色大学进取的方向。

  中国海洋大学2018级海洋科学专业学生 毕瀚文 :文院士这一生的经历,其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过程,文院士这种精神也会一直传承在我们海大学生的心中,担当起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从文院士手中拿起接力棒。 

  著名物理海洋学家、我国海浪研究的开拓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山东海洋学院院长、中国海洋大学教授文圣常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3月20日15时37分在青岛逝世,享年101岁。

  文圣常,男,汉族,1921年11月出生,籍贯河南光山。1944年毕业于武汉大学,1953年10月调入山东大学海洋学系工作,1956年3月加入九三学社,1983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4月—1987年4月,任山东海洋学院院长。199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文圣常同志是我国著名海洋学家、教育家、我国海浪研究的开拓者和物理海洋学的奠基人之一,为我国海洋科教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文圣常同志1946年赴美国进修,是我国最早从事海洋科学研究的科学家之一,长期致力于海浪研究和物理海洋教育事业,为开拓和奠定我国物理海洋科学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他在海浪频谱、海浪方向谱、海浪预报方法研究和海浪数值模式研究等领域成果丰硕。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他提出了“普遍风浪谱及其应用”的著名论断,被誉为“文氏风浪谱”;其后,在涌浪研究中又提出了“涌浪谱”的理论。他撰写的《海浪原理》和《海浪理论与计算原理》,成为指导国内外海浪理论研究的重要专著,赢得了“世界五大海浪专著有其二”的美誉。

  文圣常同志主持研究的海浪计算方法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列入1978年出版的交通部《港口工程技术规范(海港水文)》中,该成果1985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他开创了我国海浪数值预报模式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混合型海浪数值模式,并在国家海洋环境预报部门投入业务化应用,该成果1996年获联合国技术信息促进系统中国国家分部“发明创新科技之星奖”、199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文圣常同志1989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并被授予人民教师奖,1999年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0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8年获得首个青岛市科学技术最高奖,被评为2011年度海洋人物,2014年获得中国网·中国教育家年会“烛光奖”,2016年被授予“终身奉献海洋”纪念奖章,2019年被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授予“九三楷模”荣誉称号,荣誉等身。

  文圣常同志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海洋人才,我国自主培养的第一位海洋学博士孙孚,获得卡尔·古斯塔夫·罗斯贝奖的著名气象学家、美国夏威夷大学教授王斌等皆是他的学生,他诲人不倦,桃李遍天下。文圣常同志是一位情系教育、爱心助学的慈善家。他用获得的“何梁何利奖”奖励金和自己平生积蓄捐资设立的“文苑奖学金”是中国海洋大学学子梦寐以求的奖学金,目前已颁发22届,累计66人获奖。他情系桑梓,捐资在河南光山县建设的“海洋希望教学楼”,至今依然是砖桥镇初级中学的标志性建筑,激励着代代学子从这里扬帆远航。

  遵照文圣常同志生前遗愿及家属意见,丧事从简。告别仪式定于2022年3月22日(周二)上午10时30分在青岛殡仪馆追瞻厅举行。

文章来源:2022年3月21日[蓝晴]送别!文圣常院士在青岛逝世 享年101岁


编辑:刘一韬

责任编辑:左伟

回澜阁
海大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