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公布第二批200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激励广大教育、科技工作者学习黄大年同志,做爱国主义的坚守者、做高瞻远瞩的育人者、做科技创新的开拓者。在受表彰的团队中,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农业大学等3个驻青高校各有一个入选,分布在蓝色海洋、油气勘探、作物育种领域。来听见习记者葛新新报道:
【正文】
作为扎根在青岛的一所特色高校,青岛农业大学向来为众人所关注,学校作物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教师团队,聚焦国家粮食安全等重大战略需求,扎根小麦、玉米和花生等主要粮油作物的育种理论和方法研究。团队带头人宋希云和团队先后育成了农作物新品种31个,累计全国推广3999.2万亩,增产17.44亿公斤,新增经济效益36.66亿元。
【同期声】
宋希云:青岛农大的玉米育种在山东省一直是领先的,最早时占到全省省定面积的20%,团队从老一辈开始,一直到现在,一代一代传承下来。
【正文】
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教师团队,对史宏达负责的中国海洋大学绿色与智慧海岸工程教师团队而言,既是一份认可也传递出更大的责任。作为一名海洋科技工作者,史宏达带领团队毅然开启了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探索之路,几十年如一日,团队秉承科研报国情怀,瞄准国家战略需求,不断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同期声】
史宏达:坚持走绿色和智慧的道路,因为咱们国家还有30、60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这个团队包含了除了海洋工程以外的信息、自动化等一些基础科学的研空教师,解决从科学上游到工程应田下游的一系列关键问题。
【正文】
“为国找油,为党育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教师团队中目前共有46名教师,负责人印兴耀教授带领团队教师先后攻克国内外多类型复杂油气世界级难题,创建多项理论与技术,为油气识别提供了“中国芯”,成功应用于10个国家69个油气区块。近年来,团队培养的毕业生在能源行业就业占比保持在70%以上,其中三成以上扎根西部及海外戈壁沙漠等艰苦地区基层一线。
【同期声】
印兴耀地下几千米的石油也看不见也摸不着,怎么知道地下哪里有油?主要的方法手段就是地球物理的手段,我们这个专业是国家第一批一流专业。继续努力,为国家找油找气多做贡献,把我们专业做得更好。
新闻来源:2022年2月13日[1377早新闻]教育部第二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名单公布,青岛3个团队入选-《1377早新闻》
编辑:刘一韬
责任编辑:左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