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聚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子在2021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获佳绩

作者:王菲来源: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发布时间:2021-10-25

字体:

    

    本站讯 2021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于10月14日至17日在青岛举办,本次大会以“工程地质与现代海洋”为主题,旨在我国重大工程与现代海洋建设献计献策,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为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工程地质学科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提供平台。

  本次大会有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的代表们参与线上或线下会议,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学子们积极参与作了精彩的报告并取得了优异成绩。

  其中,学院四名成员荣获“优秀研究生报告奖”,获奖名单如下:杨晓桐——《不同储藏气压下含气土习惯性质表征研究》,刘语诺——《基于CPTu的粉土强度参数反演方法试验研究》,费梓航——《海底沉积物横向矢量输运三维原位观测》,卿成荣——《海底沉积物横向矢量输运三维原位观测》。

  杨晓桐报告主要介绍了海底浅层气可引发工程地质灾害,大量释放会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重要影响,有序开发则可作为清洁能源。报告中提出可通过组合声学和CT扫描测试系统,对同一含气沉积物样品在不同气藏压力下的微观特征及声波传播规律进行研究。

  刘语诺报告主要介绍了将黄河口地区粉土作为实验对象的孔压静力触探-标定罐实验的研究背景、实验设计以及结果与讨论。报告认为研究部分排水效应的关键,是获得探头的“贯入阻力比-归一化速率”骨干曲线。报告在讨论了前人获得土体骨干曲线的方法后,展示了实验设计思路和研究方法及实验过程,处理数据获得黄河口地区的骨干曲线。

  费梓航报告认为世界范围内,河流入海沉积物远离河口沉积分布的现象普遍存在,其输运过程与路径对河口地貌演变和环境具有重要影响。其报告指出目前缺乏一种有效手段来实现对沉积物横向输运的观测与捕获,汇报人描述了一种可以对横向沉积物进行捕获的设备。

  卿成荣针对在城市中大量复杂荷载活动情况下,如何实现地铁隧道结构运营安全的保护这一工程难题,对正在运营的青岛地铁二号线隧道在邻近的基坑开挖和高层建筑施工影响下其复合式衬砌结构的力学响应展开了数值模拟研究。

  工程地质学科是保障新基建新城建与重大工程建设的顺利推进的重要支撑。为交流国家工程地质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成果,进一步推动国家工程地质理论与技术革新,会定期择市召开全国工程地质大会(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学生们将继续踊跃参加各项校内外活动,展现自己的才华与风采,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通讯员:王菲

编辑:刘江民

责任编辑:赵奚赟

回澜阁
海大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