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聚焦

舌战群儒,谁与争锋 文新学院2021级新生辩论赛决赛举办

作者:王一凡 周鑫杰 覃秋临来源: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发布时间:2021-10-20

字体:

  本站讯 10月16日晚,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21级新生辩论赛在文新学院院楼乐海堂(408室)举办。文新学院辩论队2018级副领队李禄、中国海洋大学校辩论社社长崔裕健、各兄弟院系辩论队代表及优秀辩手受邀出席。辩论正反双方围绕“人生若只如初见是可喜的还是可悲的”这一论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本场比赛正方观点为“人生若只如初见是可喜的”。在开场陈词环节,正方一辩立足诗词的出处及定义,以其所蕴含的情感与人生态度为论点,进行己方论述。随后,反方四辩抓住“人与人相处过程的重要性”这一要点,结合诗句本身,针对正方立论进行反驳。初见时印象的不准确性以及双方对人事的浅显认知将限制关系发展,阻碍社会进步。以心理学上初印象的名词解释为立足点,正方四辩手将人对过去的态度划分为两方面,从利与不利两角度与反方一辩手展开辩论。
  在攻辩过程中,正方二辩指出,诗句的本来情景及使用情景决定其设定情形是初见美好,并无否定经历和成长的内在涵义。争对此状态是否存在“沉溺过去”的情感表达这一问题,正方认为判断关键在于情感的状态,并重申,初见美好不等于沉溺于过去。而反方二辩据理力争,继续剖析论证。他的论述跳出诗词本身,以现实社会为例,论证初见并非美好,且人类情感感知中对未来的积极态度不应来源于过去。
  紧接着进入三辩盘问环节。正方三辩提出两个要点:诗句使用的情景、初见的情感对未来感情的印象。他用此反驳反方在所设的特定情景的假想,进一步论述了初见的美好及对未来关系的影响。针对正方观点,反方三辩拓展辩论深度,切割要点,立足初心及其对未来的影响,反证“初见的不可取性”。

  自由辩论结论辩论更为激烈,双方围绕“初见与初心的区别”“初见对未来与关系的影响”“初见时感受的范围”“纪念初见与沉溺于过去的区别”“是否在拘泥于诗词”等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并结合冰心和吴文藻、钱钟书和杨绛、廉颇和蔺相如等例子深入探讨辩题。

  总结陈词阶段,反方四辩指出对方在定义上存在偷换概念、没有举出具体实例、否认己方对诗句的理解、论证片面及空想性居多等问题,随后表示己方侧重强调现实情况以及人生的发展性。回忆初见只会加剧现实的落差感,要多些经验,改变自己。正方四辩总结观点,指出反方理解上的漏洞,认为反方在论证上的漏洞:沉溺过去与回望初见不等同。他明确己方观点,接受自己该接受的,找到自己最初的想法、态度。

  评委们分别进行打分。崔裕健、董猛、李禄、魏来以及王啸分别对本场比赛进行了点评,并提出意见。反方获得了本次新生辩论赛决赛的冠军,正方获得亚军,反方四辩向诗凡获得“最佳辩手”的称号。评委们为冠军队伍、亚军队伍以及最佳辩手颁奖并合影留念。

最佳辩手颁奖

    至此,文新学院2021级新生辩论赛落下帷幕。参赛选手通过此次比赛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技巧以及临场应变能力,加深了对人生初见的理解和认识,展现了辩论风采。

通讯员:王一凡 周鑫杰 覃秋临

合影

编辑:冯兴彦

责任编辑:赵奚赟

回澜阁
海大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