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智库联盟 ]【海洋半月谈】董双林:我国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系统解决方案

作者:董双林来源:海洋智库联盟观海听涛发布时间:2021-09-10 字号:

编者的话

我国是世界上水产养殖产量最高的国家,但由于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客观限制,整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正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基于这样的背景,中国海洋大学董双林教授带领团队对我国的水产养殖系统进行了全面的评价研究,并提出了相应解决方案。2020年11月,受海洋智库联盟邀请,董双林教授对相关研究内容进行了分享。

我国水产养殖现状背景

过去几十年来,我国水产养殖业长期保持着迅猛的发展势头,目前产量规模稳居世界第一,为民众的食物营养供应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从生产过程中的蛋白质转化效率来看,水产养殖效率普遍高于畜禽养殖,未来依然具有较高的增长潜力。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预测,至2030年,我国的水产养殖产量将比2016年5100万吨的水平增长24.7%(全面实施严格的环保政策)至36.5%(不实施严格的环保政策)。

与此同时,水产养殖所受到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限制也日益严重,如土地、淡水和饵料鱼等资源制约问题不断突出,氮磷排放、碳足迹、生态足迹迅速增大。近年来随着环保督察和海洋督察的严厉实施,许多传统的养殖场也已经由于使用煤炭锅炉或过度排污而关闭。为了继续发挥对食物安全的保障作用和对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水产养殖亟需依托科学基础进行现代化的结构变革。

水产养殖系统类别划分

水产养殖系统是各类食物生产系统中最为复杂的一种,涵盖了多个营养层级,既具备较强的稳定性,也满足了消费端的多样化需求。根据唐启升院士团队2016年的统计,我国具有淡水养殖种类135个、海水养殖种类166个,养殖种类在营养层级上包含了水生植物、草食性动物(如草鱼)、杂食性动物(如鲤)、肉食性动物(如大黄鱼)、滤食性动物(如扇贝)、沉积物食性动物(如海参)等。

由于我国水产养殖规模庞大、系统种类众多,董双林团队首先对其特点进行了简要梳理。总体而言,大水体养殖系统对水质环境的差异更为敏感,小水体养殖系统对利润回报的波动更为敏感,盐碱地、深远海、稻田等空间位置相对新颖的养殖系统则对自上而下的政策激励最为敏感。研究团队进而根据空间位置和投饵策略这两条标准,将我国的水产养殖系统进行了划分,共包含池塘投饵(fed aquaculture in ponds, FAP)、池塘不投饵(non-fed aquaculture in ponds, nFAP)、循环水(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s, RAS)、大水面投饵(fed aquaculture in large inland waters, FAL)、大水面不投饵(non-fed aquaculture in large inland waters, nFAL)、近岸投饵(fed nearshore aquaculture, FEN)、近岸不投饵(non-fed nearshore aquaculture, nFEN)、远海投饵(fed offshore aquaculture, FOA)、稻田种养(paddy field aquaculture, PFA)、盐碱地池塘(waterlogged salt-alkali land aquaculture, SALA)10大类养殖系统。

主要水产养殖系统投饵策略和特点

综合评价分析结果

由于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多指标决策问题,因而需要搭建一个包含社会、经济、环境和资源等多个方面的系统评价体系。董双林团队筛选了污染、经济、淡水、土地、就业、食品安全、食物安全、政策环境、能耗、鱼粉鱼油、病害逃逸共11个指标,并借助层次分析(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AHP)结构模型进行可持续性的综合评价。部分指标采用客观量化数据进行表征,与此同时研究团队还邀请了国内水产养殖、经济、管理、行政和信息领域的共24位专家对指标进行打分,共同构成评价分析的数据来源。

层次分析结构模型

分析结果表明,在结合主客观数据进行评分的情况下,我国的主要水产养殖系统中可持续性最高的三种类型分别是近岸不投饵(nFEN)、大水面不投饵(nFAL)和池塘不投饵(nFAP),可持续性最低的则是大水面投饵(FAL)。与此同时,各类养殖系统的特征体现了非常显著的多维性。

我国主要水产养殖系统的可持续性权重

我国主要水产养殖系统特征的多维性

关键理念和未来建议

国内外学术界对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性问题已经投入了相当密切的关注。考虑到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劳动力供给、能源价格、养殖品种等方面均有差异,因而也不可盲目复制国外经验,需要打造适合我国国情的专属路径。董双林认为当前我国应秉承“水产养殖系统的生态集约化”(ecological intensification of aquaculture systems, ELIAS)理念。ELIAS是通过对人为投入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有机结合,使得水产养殖系统实现增效、减排、节能综合效益最大化的方法。

水产养殖系统的服务功能

依循这样的理念,董双林团队对各类水产养殖系统提出了若干策略建议:(1)对于高度集约化的养殖系统应更多地纳入生态因素,如将光合作用植入循环水养殖系统,打造“阳光工厂化养殖”,同步发挥增氧、吸收代谢产物、增加经济产品三项作用;(2)对于不投饵的粗放型养殖系统应强化集约,根据天然生产力和饵料生物的组成,足量放养适宜的数量和种类,同时也要注重依据生态养殖容量和社会养殖容量,避免过量放养;(3)对于已趋饱和的近岸港湾养殖,应加快走向离岸和深远海养殖,充分利用海洋的物理自净能力来解决土地和淡水消耗、食品安全等问题;(4)发展稻田种养和盐碱地池塘养殖,前者可以使鱼与水稻共享同一水体增产增效,后者可以促进荒芜国土资源的渔农综合利用,加强渔农互利;(5)将文化服务功能整合进水产养殖系统,发展生态旅游、科普教育、游钓等产业,以提高收益和增加就业。

全潜式深海智能渔业养殖装备“深蓝1号”(图源:新华社)

嘉宾介绍

董双林,中国海洋大学教授,曾任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1997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兼任中国海洋学会海洋经济分会主任委员,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水产学科组召集人等。长期从事生态养殖理论与技术研究,出版了国内外首部《水产养殖生态学》,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近百篇。

新闻来源:2021年9月8日[海洋智库联盟 ]【海洋半月谈】董双林:我国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系统解决方案

编辑:刘一韬

责任编辑:左伟

回澜阁

>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