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上午,山东省科技创新大会在济南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李华军被授予2020年度山东科技最高奖。
30多年来,李华军深耕海洋工程领域,攻关了一项项技术难题。他曾在15年内3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面对这些荣誉,李华军始终谦逊对待。在山东科技创新大会上,他表示,获此殊荣,荣幸之至,也深感诚惶诚恐,“名为‘最高’,但我们的工作远远没有达到最高。相较于世界顶尖,我们还是追赶者,还存在着‘卡脖子’技术问题,对海洋强省、强国建设,对高质量发展的贡献还需进一步提升。”
寥寥数语,一个领军科技工作者虔诚的科研态度和勇攀高峰之精神尽显。
专业咨询公司束手无策
他们成功解除振动避免了数亿损失
我们在海边常见的码头、海堤、人工岛、进海路、海洋平台等海上结构物,时常受到波浪、狂风、洋流的拍打、冲刷和腐蚀,一旦失稳破坏,就会造成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环境破坏。面对这些潜在的危险,如何消除隐患,使海中结构物更安全?为了寻得这些问题的答案,30多年来,李华军在海洋工程安全与防灾领域不断深耕,研发出一项项科研成果。
回首30多年的研究,李华军印象最深的还是他们2000年承接的工程实践项目——胜利油田的一个海洋平台项目。当时,李华军积累了很多理论知识,一直想通过行业应用检测技术实力。在一次会议上他偶然得知胜利油田一个海洋中心平台在冬季过度振动,作业人员站在上面晃来晃去比较危险,但专业咨询公司竟也束手无策。
李华军主动联系胜利油田该平台表达了承担项目的想法,对方对他的团队半信半疑。几经周折拿到之前相关公司的检测数据后,李华军凭借在国外留学积累的科研技术,判定前期检测时传感器布设的点数过少,不能涵盖和反映整个平台的振动状况,而这个结果与该平台原来的断定完全不同。
为了获得真实的数据,李华军说服了平台负责人,允许他们登台检测,他特地选在风大浪高的冬天进行检测,每次检测都要在上面待十几天。当时李华军团队并未得到认可,睡觉、研讨、制定方案都是在工人临时腾出的储藏室里。
这些李华军都没有放在心上,测得数据后,他和团队成员加班加点地展开分析、研究,构建模型试验,最终找到了平台过度振动的原因并成功解决。一年后,李华军重返该平台,受到了热情接待。“我们只用1000多万元就解决了问题,避免了平台被拆,避免了数亿元的损失。”李华军说。
此后,随着科研成果不断增加,李华军和团队在海洋工程领域的能力得到广泛认可。2019年,李华军团队领衔完成的“近浅海新型构筑物设计、施工与安全保障关键技术”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这个技术不仅服务于胜利油田等国内众多近浅海工程建设,也已应用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巴基斯坦、以色列等多个项目建设中。
截至目前,李华军研发的海洋工程成果,已应用于100余项海上工程的安全建设与运行,产生了重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通过项目锻造一批杰出人才
打造海工领域新高地
目前,李华军牵头申报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多场多体多尺度耦合及其对海工装备性能与安全的影响机制”正式获批实施,这是我国海洋工程领域首个,也是山东省唯一一个基础科学中心。
据了解,该中心的申请难度很高,竞争也相当激烈,中国海洋大学联合了上海交大、哈尔滨工程大学共同完成,这是近期李华军团队工作中取得的又一次突破。
随着李华军团队科研成果的不断积累,人才集聚和产业集聚效应凸显。采访中,新时报记者发现,工程学院院长刘勇、教授王树青等该院不少老师都是李华军的学生,这其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等优秀人才就有多位。
截至目前,李华军培养的研究生和博士后中,3人成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成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成为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
李华军15年3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也带动了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工程学科的发展,短短十几年中该学科位列软科全球高校学科排名第16位,使中国海洋大学成为我国海洋工程领域研究的新高地。
“专家来了,企业也来了。比如,中交集团、中海油等海工企业相继落户青岛,休斯顿大学的专家,上海交大的教授也来了,与李院士共同研发重大项目。”刘勇说。
刘勇和王树青都是跟着李华军在重大项目中历练成长起来的。在他们看来,李华军视野开阔,善于学习,特别愿意给学生发展机会,学术上民主,在科研上追究品质与完美,是个可亲可敬的师长。
“看人要看优点,挖潜能,并把它发展起来。”李华军说。
忘掉荣誉再攀新高
谋划建设海工装备研发平台
虽然已取得诸多成就,李华军团队的日常仍相当忙碌,加班加点成为常态,刘勇和王树青虽然比李华军年轻,但白头发却不少。
“做科研是非常辛苦的事,是诚实、创造性的劳动,我们花费了很大精力,像节假日、周末都在加班。”李华军说。
据了解,曾有一次,为了申报一个国家项目,李华军出差回来,与团队成员从早上7点忙碌至晚上12点,午饭和晚饭均以盒饭果腹,方案提升完,李华军连夜在演播室录制了音频,忙完回家睡了没几个小时,早上8点又返回学校开会……
即使众多荣誉加身,研发长达30多年,在李华军看来,到现在苦恼比幸福多得多,科研绝不是轻松的,一定要吃苦耐劳。遇到的难题太多了,不仅是身体的累,有时还非常困惑。面对山东科技最高奖这个荣誉,他感觉自己的贡献还不够,高端海洋装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目前,围绕海工装备技术与产业的薄弱环节和瓶颈问题,他们谋划建设海洋工程技术与装备创新研发平台,推动组建国家级科研与试验平台,与企业联合建设科技成果孵化中心,以期突破高端海工装备的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产学研合作创新的人才高地,推动海工装备产业向高端迈进。
手捧荣誉证书,李华军表示,要忘掉过往荣誉全力面向未来,再攀创新高峰,解决更多“卡脖子”问题,转化更多创新成果。
新时报记者:黄敏
编辑:刘丹
编辑:刘昱
责任编辑:刘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