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考察
本站讯 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视察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寒假期间,为传播党的故事,传承红色基因,食品学院2020级本科生戚文凯,闫文谦,李春瑶,闻彦兵,蔡志宇五人在指导教师张川、朱常亮的帮助和指导下,组建“赤焰青年”社会实践队,分别在浙江,陕西,山西,河南,江苏各地挖掘当地红色事迹,参观革命展馆,汇编“党的故事集”,开展“党的故事大家讲”活动。
基层耕耘——不忘党员光荣使命
“赤焰青年”社会实践队在浙江找到一位在基层耕耘几十年的革命老战士——刘有山,并对刘有山老战士进行了采访。刘有山19岁当兵,荣获多次嘉奖;退役之后扎根家乡建设第一线,担任村长一职,他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填湖造田”发展种植业,因地制宜的发展当地的养殖业,积极发展当地的教育,为村子的政策奔走,为村民的生活谋福,带领着村民们摆脱贫困,走上繁荣之路。
刘有山老战士说他一直牢记党的宗旨,无论事情大小,永远冲在一线,他也希望后辈人要保持学习的心,为社会,为党,为国家做贡献。
愚公移山”——红旗渠精神永存
在河南,赤焰青年团队学习关于红旗渠的历史变迁,团队在河南省安阳市林州的红旗渠纪念馆,寻找红旗渠的故事,感受“红旗渠精神“。
当日,团队成员在村支部书记带领下去参观史家河的村史纪念馆和党史纪念馆,采访修建红旗渠的老党员们,深入了解60年代史家河修建红旗渠的历史,以及红旗渠精神的内涵: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
团队成员了解到红旗渠并不只是一个普通的水渠而已,而是一个拥有着厚重历史,在特殊历史时期进行的具有特殊意义的奇迹工程。它背后是林州人抗旱的不懈奋斗,是60年代共产党带领林州人在太行山上挖山造渠的“愚公移山”的史诗。红旗渠精神经反复锤炼、丰富发展,越来越发出历久弥新的光芒,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勇敢抗争——抵御外敌守家园
团队成员来到了山西省西陕惨案遗址,了解到侵华日军的暴行和革命斗争时期的艰难以及革命胜利成果的来之不易。1938年春,一队从八义据点出发的日军,行至西陕村口时,停下来朝着老雄山开炮猛击。西陕村义士,在战争中中勇斗倭寇,奋救乡亲,虽然付出血的代价,但他们不畏强暴,勇敢抗争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值得发扬光大。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现在的平安喜乐,是无数英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结果;现在的美好生活,是无数革命前辈前仆后继于革命浪潮的回报。青年一代一定要成为新代牢记使命的追梦人,满怀信心,砥砺前行,铭记历史,奔赴未来。
保家卫国——与新四军一同前进
盐城是新四军重建军部的驻扎地,新四军纪念馆是当地著名的地标性建筑, 团队成员走访江苏盐城的新四军纪念馆,搜集到新四军的故事。
新四军在盐城的重建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军队的重建,二是战士政治思想方面的重塑,三是新四军对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在这次社会实践过后,“赤焰青年”团队收获的不仅是对历史的了解,还有对未来的展望,在日后,一定会像新四军一样追随党的脚步,一切服从党的指挥,做到时时为党为人民服务。
波澜壮阔——党的光芒照宁夏
团队成员来到陕西宁夏博物馆,搜寻党的故事,通过这次参观了解陕西本地的党史,从而对中国共产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中国共产党在宁夏这一片红色热土上,绘就一幅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画卷。”赤焰青年”团队将在“红色资源”里感受无数英灵的精神光华,继承和发扬好革命传统,始终以高标准要求自身,为了建设美丽中国而不懈奋斗。
“赤焰青年”团队通过线上搜集资料,线下采访与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寻找到了许许多多振奋人心的红色故事,并将通过视频、推文等进行线上展播,弘扬好声音,传播正能量,迎接建党100周年。
通讯员:曹亚楠 戚文凯
走访调研
编辑:刘昱
责任编辑:刘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