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这位中国科学家攻克了新冠疫苗关键环节

作者:通讯员来源:大公报观海听涛发布时间:2020-12-27 字号:

大公报

  【12·26 维港专线】 大公报综合报道:美国两款运用信使核糖核酸技术(mRNA)的新冠疫苗陆续投入使用,来自中国的科学家王年爽做出了重要贡献,却鲜少被美媒提起。 他在2016年设计的用两个脯氨酸突变稳定冠状病毒刺突蛋白(S蛋白)的结构,如今该技术被广泛应用在了包括美国多家药厂的mRNA新冠疫苗研发中。

中国科学家王年爽是mRNA新冠疫苗的幕后功臣

  冠状病毒的特点在于其表面规则排列着长长的凸起物,由病毒的刺突蛋白构成,也是感染细胞的关键蛋白。 美国辉瑞与德国BioNTech、莫德纳(Moderna)药厂等研发的新冠疫苗,就是利用mRNA技术在人自身细胞内制造稳定且免疫原性强的刺突蛋白,训练我们的免疫系统识别病毒,从而激发免疫反应。 但新冠刺突蛋白极不稳定,王年爽的贡献就是利用结构生物学,找到了两个可以稳定刺突蛋白的脯氨酸突变。 这个技术手段不仅极大地提高了蛋白的稳定性和免疫原性,还适用于大部分种类的冠状病毒,对于应对新发冠状病毒的意义重大。

曾被顶级期刊拒稿五次

2014年,王年爽加入美国得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分子生物科学副教授麦克莱伦的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 当时,实验室的一个重要项目是和美国国家卫生院(NIH)的疫苗研发中心副主任格雷厄姆合作,开发针对新发冠状病毒的疫苗。 而王年爽的课题是找到能够稳定冠状病毒刺突蛋白的方法,这是疫苗研发的关键靶点。

麦克莱伦实验室研究人员:麦克莱伦、拉普、王年爽(左起)

  为此,王年爽在两三年间几乎用尽了所有的办法,在完成对HKU1冠状病毒的刺突蛋白的结构分析后,我们又尝试了一百多个突变,最终确认了关键的两个脯氨酸突变。 他解释称:“这个突变的作用其实是在这个结构当中,加入了一个稳定化的钢筋支架让这个蛋白更稳定,能够激发更强效更持久的免疫反应,这样做疫苗就会有比较好的效果。这一突破性成果,也为4年后他和团队在《科学》杂志全球首发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结构打下了技术基础。

  如今主流的mRNA疫苗公司莫德纳、德国BioNtech和CureVac,以及与赛诺菲进行合作研发的Translate Bio,都最终选择了2个脯氨酸稳定化之后的新冠全长S蛋白(S-2P)做疫苗抗原。 然而,这项被广泛应用的技术在当时却被五家顶级科研期刊拒稿。 王年爽解释道:“在当时,MERS冠状病毒已经发生过去很久了,大家普遍认为整个冠状病毒已经不是一个问题。

美频打政治牌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美国政府开始频繁对中国打政治牌,大量中国学者和留学生因此受到影响。 王年爽表示:“中美之间的交流急剧减少,这是很多美国科学家不愿意看到的现象。 我希望这种情况可以得到改善,我们团结合作,一起应对我们共同的敌人新冠病毒。”他还说:“包括霍士新闻、CNN之类媒体都来采访过(麦克莱伦)实验室,却很少有媒体能挖掘到我在这其中的贡献。 大概也是因为我是NIH和得州大学奥斯汀分校支撑这项目的唯一非美国人吧。”《华盛顿邮报》12月6日有关介绍mRNA疫苗技术的文章在提到王年爽时,也悄悄抹去他来自中国这一事实。

  王年爽认为,自己还需要时间提升实力。 他在微博回复网友建议他回国的评论时称,修炼一些年,等真正有能力做一些事情的时候会回国的。

编辑:黄瑜晴

责任编辑:罗文文

回澜阁

>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