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多措并举服务西藏发展

作者:刘邦华来源:本站原创观海听涛发布时间:2020-07-27 字号:

  本站讯 7月22日,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支教团郭太远、亓昕阳、贺星、袁也、郭晓晗5名同学顺利抵达拉萨,在随后的一年时间里,他们将完成人生的一次华丽转身,从中国海洋大学的毕业生成为拉萨北京实验中学的教师,承担起“研究生支教团”这个名字赋予他们的责任。这也是中国海洋大学自2004年以来向西藏派出的第17支研究生支教队伍。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职能之一。如何进一步完善和拓展发挥学校的育人职能,对接西藏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一直是中国海洋大学不断探索的课题。

  共建与多赢 合作建设校外教学实践基地

于志刚校长(右三)考察拉萨城关区人民法院并赠书

  2015年以前,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的老师每年都会为院里西藏学生的实习与就业问题发愁。很多学生因为实习时间与西藏各地公务员招考时间冲突,使有意愿回西藏工作的同学往往面临着在顺利毕业与如愿就业之间选择的两难处境,学校迫切需要打破原先的工作思路,在学校育人、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之间找到一条互相影响、协同并进的道路。经过密切协商,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时为法政学院)与拉萨市城关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分别于2015年11月、2019年7月签署合作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协议。根据协议,法学院每年优先推荐藏族学生赴拉萨市城关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实习,城关区法院、检察院负责为实习学生安排为期两个月的实习训练。这种合作避免了部分西藏学生外地毕业实习与回藏就业之间的两难处境,学校毕业生就业、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需求和西藏学生职业发展三个方面,由共建实现了多赢。设立实践教学基地至今,先后有13名西藏本地学生赴拉萨市城关区人民法院、检察院实习,这些学生以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基本素质,大多已成长为民族地区法制建设的骨干力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也成为学校民族学生教育的突出特色。7月22日,中国海洋大学校长于志刚一行来到教学实践基地,与基地依托单位领导和部分校友座谈,了解实践教学基地今后发展需求,并表示中国海洋大学将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校外教学实践基地运行模式,积极解决学生跨区域实践学习仍存在的问题,使各项工作落实更加扎实有力、卓有成效。

  继承与坚守 研究生支教服务西藏17年

于志刚校长和拉萨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王强与支教学生视频连线

  7月22日上午,在拉萨北京实验中学会议室,于志刚校长,拉萨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王强和实验中学校长崔茂华与刚刚抵达拉萨的海大研究生支教团成员视频连线,勉励他们在今后一年时间里充分发挥海大支教优良传统,尽快适应高原生活和教学环境,努力为拉萨的基础教育发展做出贡献,也为自己的青春岁月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并嘱托同学们要保重身体、快乐工作、健康生活。2004年以来,学校总计向西藏自治区派出17批共计61人的研究生支教队伍,服务地从西藏拉萨师范学校先后调整为山南地区职业技术学校、尼木县中学、拉萨市职业技术学院,今年起调整至拉萨北京实验中学。第17批支教团将在拉萨接受思想教育、高原卫生保健和西藏历史文化知识培训后,加入拉萨北京实验中学的教学队伍。支教团队长郭太远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说:“希望能够深入到国家西部教育第一线体察国情社情,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通过亲身的教学实践为当地教育做出自己的贡献。”队员们则表示一年的时间很短,能做的事情则很多。希望自己尽快适应并胜任“老师”的身份,为孩子们传授知识,播种希望,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青春力量。

  设立西藏班 实现常态化定向人才培养

于志刚校长考察拉萨城关区人民检察院并看望校友

  鉴于西藏与内地在基础教育上的差异,同时考虑到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中国海洋大学根据学科专业特点,遴选外语、法学等相关专业,2003年开始设立内地西藏班,2004年开始招收本科一批。2006年以来,学校共有包括西藏班学生在内的213名毕业生到西藏各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就业,其中西藏生源184人。7月23日,于志刚校长一行会见了部分在藏工作的校友。在与校友座谈中于志刚谈到,看到各位校友在各自工作岗位上都做出了很好的成绩并得到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感到很自豪,并代表学校向大家表示慰问和敬意,学校将永远是支持校友发展的“大后方”,希望大家今后再接再厉做出更大成绩。于志刚校长还嘱托各位校友要努力克服高原环境的不利影响,保重身体。校友们纷纷表示,一定努力践行“今天我以海大为荣,明天海大以我为荣”的毕业誓言,在青藏高原上书写属于海大人的人生篇章。

  “人才问题是制约西藏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西藏自治区政府主席齐扎拉在会见海大考察团时强调,他对中国海洋大学多年来坚持将学校人才培养与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需求对接,服务西藏教育发展给予充分肯定。从17批支教团成员十七年如一日接续努力服务西藏基础教育,到校地联合设立教学基地开设西藏班培养高素质人才,从黄海之滨到世界第三极,虽东西相隔数千公里,但中国海洋大学关注西藏的目光始终未曾远离,服务西藏的脚步一直在路上。

文/图:刘邦华

编辑:左伟

责任编辑:李华昌

回澜阁

>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