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师生同上“疫情防控思政大课”

作者:王欣婷 徐思敏来源: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发布时间:2020-03-11点击数:602

  本站讯 2020年3月9日下午,教育部社会科学司、人民网联合举办了“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这堂课邀请到了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艾四林,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秦宣,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炳林,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冯秀军。他们将疫情防控过程中的风风雨雨转化为生动鲜活的课堂,吸引了大学生和社会各界网民。据统计,5027.8万人次观看了直播,相关网站、客户端、社交媒体访问量达1.25亿人次。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全体党团员青年通过网络自主学习和视频语音交流互动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学习了这次疫情防控思政大课,并组织未能及时上课的同学观看回放。党团支部积极开展线上讨论,发表学习感受,将课堂中的理论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生动形象的例子,让同学们深刻的认识到了青年学子在疫情期间的责任与担当。

  研究生12个党支部积极组织支部成员在线学习讨论这次防疫思政课,2019级环境工程研究生第一党支部成员王箫同志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下,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进一步领悟到在全球抗击疫情命运共同体中的中国速度与中国奇迹、中国制度与中国力量、中国治理与中国效能、中国智慧与中国贡献。作为学生党员要正确认识世界与中国、历史与现实、危机与优势,不负使命、担当责任、奉献青春。”2018级环境工程研究生第二党支部高峰同志有感而发,说到,这是一场艰巨但又必胜的“战役”,这是一场全民动员、众志成城的“战斗”。面对疫情,要牢筑我们的身体和精神“防线”,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统一包含人民群众、医疗科研、社会组织等强大“战线”,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我们聚焦微观人群,不得不提的是老党员这个群体,在疫情面前,他们坚决“亮剑”。“战疫”中他们带头讲自律,坦诚不隐瞒。作为一个入党积极分子,要向这些老前辈学习,做一个有担当有责任的社会主义新青年。

  本科生8个团支部也积极通过平台组织开展线上讨论。他们纷纷表示,虽然同学们身处全国各地,但大家一同聚焦疫情大考,明确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2019级环境科学新生肖潇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千年以来,中国人民乐于助人的精神代代相传,而在今天,当新冠肺炎袭来之时,中国人民及政府挺身而出,为疫情防控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及贡献。中国人民及政府都为疫情防治做出了巨大努力,这也保障了世界其他地区的安全,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2019级环境工程新生马海鹏感慨到:“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有惶恐的面容也有逆行的背影。当年的孩子已经长大,他们坚定前行,毫不畏惧,奔赴在抗疫前线。当年你护我长大,如今换我护你一世平安。正所谓多难兴邦!中国向来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中华儿女也正因此变得愈加团结、坚毅、勇敢。”

  环科院辅导员张路遥老师有感而发:“风雨同舟,披荆斩棘。疫情当前,在教育部组织的这次全国大学生的思政课堂中,冯秀军老师《战“疫”里的最美青春》中的一番话语尤其触动我。她说在这次疫情中,曾被贴有“佛系”“自我中心”等标签的90后、00后们,正在这场看不见敌人、看不见硝烟却要直面生死的战场上,成为了带着稚气却又最勇敢的中国保护人,用自己的青春奋斗担当起了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也曾说道,“‘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作为一名当代青年,一名共产党员,也是一名高校辅导员,我深感到自己肩上的使命和责任。在这场疫情攻坚战中,不仅要牢牢守好自己的“责任田”,掌握学生的健康状况,为疫情防控做好有力保障,还要借助线上平台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做好学生的“强心剂”“贴心人”和“定心丸”,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使命与担当,为这次疫情大考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相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生机盎然的中国定将会驱逐这场阴霾,以振奋人心的面貌屹立于世!

  在这次抗击疫情的战斗中,曾经最不被父母长辈们看好的新一代们已经扛起了社会责任,为了保卫国家守护人民付出了自己的汗水、青春、甚至生命。我们学生作为高校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和践行者,应该相信祖国,坚定信念,担起时代责任,与时代共命运,与人民共命运,一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通讯员:王欣婷 徐思敏 图:张路遥 学院各团支部

编辑:左伟

责任编辑:李华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