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如微尘,去似灼烁

作者:肖鹏 慕欣瑶来源:观海听涛观海听涛发布时间:2019-12-15 字号:

王梦雅

  人生一世,草木一春,我们生来都是浩渺天宇下的一粒微尘。每一粒微尘都在阳光下翻转跳跃,心怀远方。时过境迁,记忆里多少信誓旦旦都成了转瞬云烟;但总有一些人,在看似心血来潮的誓言里,博观约取,厚积薄发,拼尽全身力气把微尘舞出了光芒。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王梦雅就是这样的人,她是中国海洋大学2019研究生年度人物,中国海洋大学第十三届杰出青年志愿者。自2012年结缘海大,求学求知之余,她用热情与奉献传递爱心,用努力和创新突破自我,似微尘入海洋,在一方领域绽放青春辉煌。

大山和田垄,播种希望的地方

  步入大学,王梦雅决心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服务社会,传递爱和温暖。从“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校园公益行活动到参与海洋生物资源增殖放流活动,从“科学·人文·未来”论坛到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都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她活跃在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中,跨越学科界限,打破知识壁垒,在志愿奉献中点燃梦想。

  提到自己参加的各项志愿者活动,王梦雅认为,“志愿服务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在成为志愿者之前我并没有刻意追求回报,但我的收获远远超出我最初的期待。”各项志愿者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王梦雅的组织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也使她在志愿奉献中收获了许多真挚的友谊。

  大学生活的第四年,王梦雅通过学姐了解到中国青年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团项目,第一次接触到“煎茶中学”这四个字。“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诗意的名字让从小有着教书育人之梦的她产生了强烈的向往。抱定前往煎茶支教的信念后,王梦雅积极准备,经过层层选拔加入了中国青年志愿者第十八届研究生支教团,如愿以偿来到煎茶中学支教。初入煎茶,语言不通、饮食差异,都给支教队带来了许多困难,但“石以砥焉,化钝为利”,通过向学长学姐请教经验、同当地村民热情交流,王梦雅和队友们很快融入了当地生活。

煎茶支教

  从海风拂面的北方海滨到烟雨朦朦的南国大山,从大学的阶梯教室到初中的三尺讲台。在煎茶,王梦雅负责初中班级的语文教学工作。每一堂生动有趣的语文课,都离不开王梦雅熬夜准备讲义的辛苦。支教老师希望给孩子们分享书本以外的世界,他们深知,只有拓展视野,才能深化认识,激发动力。所以王梦雅经常给孩子们讲青岛的事,海大的事,希望通过帮助孩子们了解煎茶以外的世界,来帮助他们做好人生选择。每当有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面临选择有所纠结时,王梦雅都会耐心倾听,权衡利弊,给他们提供恰当的建议。

  “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一年光阴,王梦雅和其他支教老师一起,将热情挥洒在煎茶中学的每一寸土地,用爱心温暖山乡的孩子。课余时间,王梦雅大都用在和学生及家长的沟通交流上。“每位家长的名字都在我的电话簿里,每位同学的家庭状况我都十分了解。”细心的王梦雅记下了每个孩子的生日,并在生日当天自备一份礼物送给他们。孩子们收到礼物时都十分惊喜感动,只有一个男孩收到礼物后沉默不语。和他谈心后王梦雅了解到,在生日当天的凌晨,男孩的奶奶因病离开了他。原本温暖的家瞬间支离破碎,这样的打击让他不知如何是好。噩梦般的生日过后,男孩的学习成绩开始直线下滑,精神状态也十分低迷。针对这一问题,王梦雅同其他支教老师一起,尽己所能辅导男孩的课业,在课后对其进行积极的情绪疏导,鼓励他克服腼腆竞选语文课代表,最终男孩的学习成绩稳居班级前十名,性格也愈加开朗上进。“我的努力或许不会彻底改变他的人生轨迹,但我希望尽我所能帮他渡过难关”.

  为期一年的支教扶贫,王梦雅制定学习档案追踪学生动态,不定期家访关注学生日常,坚持记录学生成长写就15万字支教日记……三尺讲台上的她,或许没有“鹤发银丝映日月”,但也一定是“丹心热血沃新花”。

  支教结束的日子里,她仍身体力行,延续爱与责任,用实际行动感召身边人,聚小力成大事,聚微光成大爱。于世界,我们虽是一粒微尘,但同样可以用自己的真心与奉献点亮爱的火种,传递爱的火炬,给更多的人带来温暖和感动。

文字与创意,实现梦想的舞台

  “高中时,我最喜欢一句话是:‘去做比做好更重要’。”谈起人生中的尝试和挑战,王梦雅的目光依然坚定。

  从选择踏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第一天起,王梦雅的心里就埋下了理想主义的种子,面对身边人对这一专业的质疑和不解,她始终坚守最初的热爱。“在我深入学习自己的专业后,才发现从前对汉字的了解不过是沧海一粟。我们自视会读会写,却很少知道汉字的演变历程,也不了解它们背后的故事。”带着对文字奥秘的好奇与期待,王梦雅踏上了追梦之旅。

  平凡如我们,拥有的第一个秘密,叫做喜欢。旁人眼中不起眼的事物,在时光里匆匆掠过,却摇曳在细心人的心河,念念不忘,一如王梦雅与文字的缘分。每每谈及闪耀在她记忆深处的甲骨文、小篆,王梦雅都会格外感激那个敢于尝试的自己,尝试抛开旁人的不理解,奔向自己的星辰大海。

  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王梦雅发现,单纯研究古文字的所得往往只是属于自己的“独家记忆”,她想尝试着把这片宝藏分享给更多的人,让古文字走进大众的视野。抔起历史的尘埃,古文字像一个说书的人,用故土的口吻,绕过横亘千年的悲喜,展开起起落落的时光。从自得其乐到传递快乐,王梦雅尝试着书写属于自己的文创故事。

结缘文字

  担任班级团支书时,王梦雅根据团支部成员所长,号召大家进行文化团扇的设计,在十二把精致团扇上绘制具有美好寓意的水彩画,辅之以篆书形式呈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美的团扇,隽秀的书法,丰富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对文字的传承和创新,都在小小的团扇里找到了共情的力量。

  提起这次文创初尝试,王梦雅的脸上洋溢着喜悦,“这些文化团扇让很多师生在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到传统的书法和绘画。”新颖的表达形式,唤起了大家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文化的力量是厚重且漫长的。春播夏长,秋收冬藏,每一次开枝散叶的背后,都是一颗颗赤诚的文化之心。生如微尘,不必自怜力量微小。从选择尝试的那一刻起,你离梦想越来越近。

  王梦雅在一次次文创实践中成长,而简单的文创灵感不再能满足她的愿望。研究生期间,她跟随导师陈永生副教授进行古埃及圣书字和纳西族东巴文研究,全新的学术体验让她看到了挑战的新方向。

  古埃及圣书字形态鲜活、用色大胆,可是这样的美始终是远离大众视野的神秘密码。于是,王梦雅决定用古埃及圣书字来装饰我们生活中的平凡小物。她发现市面上的眼影盘设计大多只是在表面印出品牌LOGO,在看到故宫推出的口红贴纸后,她萌生了设计眼影盘贴纸的想法。她用埃及圣书字设计字样,选取配色,制作成品。于是,眼影盘贴纸、帆布包等文创产品横空出世,新颖的搭配,全新的设计迅速吸引了身边人的目光。带有埃及圣书字的文创产品寓意丰富,新潮却不失内涵,穿越历史时空,向观者絮语。

文创眼影盘贴纸

  “纳西族的东巴文是目前世界上仍然存在并使用着的象形文字,它被称为‘文字的活化石’,说起东巴文,王梦雅的眼中充满了喜悦与兴奋,“接触东巴文后,我不仅了解到它的学术价值,还发现了古人的智慧和艺术,我希望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咱们自己的古文字,通过喜闻乐见的方式接触古文字,进而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带着这份信念,她再次踏上追梦之路,手绘东巴文帆布袋,借助谚语传达中华文化,带着对文字的热爱与执着,她不断挑战自我,让奇迹绽放在逐梦路上。

  保持热爱,不断耕耘,忠于初心。“记得耕耘时不问收获,收获自然在未来等你”,这是王梦雅眼中的成功秘诀。追梦路上,迷茫和胆怯一直都在,但走下去也是前程万里。

  时间就像一张网,你撒在哪里,收获就在哪里。收获从来都是尝试与挑战过后的水到渠成,不必担心时间会把你带到哪里,坚持热爱,自有前程。

  王梦雅乐于奉献与服务,成为优秀志愿者;敢于尝试与挑战,成就不凡的青春;勇于试错与创新,成长在追梦路上。所谓“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一次次的积累,一步步的坚持,让一粒微尘在浩渺的天地间找到自己的位置。

  偌大的城市里,微尘何为?但再刺眼的光亮穿过一粒微尘,也会变得柔和;渺小如微尘,也有属于自己的使命。为了追逐光明,它走遍大地。

图:来源于受访者 文:肖鹏2019级新闻传播学类

                     慕欣瑶2019级新闻传播学类

                     赵越2018级网络与新媒体

                     谭心莹2018级英语


编辑:肖鹏

责任编辑:黄梓芃

回澜阁

>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