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教学名师孙康宁教授来校作教学研究专题讲座

作者:徐雅颖来源:教务处人员机构发布时间:2019-05-22 字号:

孙康宁教授讲座现场

  本站讯 5月20日下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获得者、山东大学孙康宁教授应邀来到中国海洋大学,在图书馆第一会议室以“创新基础课教学新理念与方法,持续推进知识向能力转化”为题作讲座。教务处处长方奇志主持讲座。

  孙康宁教授首先分析了推进知识向能力转化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他指出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的不断涌现,给工程教育改革和发展带来强劲动力,技术的不断进步使现有知识更新不断加快,因此相应的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要具有前瞻性,不仅要为传统产业、也要为未来产业培养人才。能力的养成比知识储备更重要,随着时间推移,知识可以更新,能力则可以终生受益,学生只有具备了各种能力,才能应对当下与未来。知识向能力转化是工程教育的重大教育教学问题,也是实现新工科人才培养的关键。

  孙康宁教授结合他本人牵头完成的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获奖项目《推进基础课与实践教学协同创新,致力知识向能力有效转化》,从存在问题、解决思路及方法、创新点、推广应用价值等方面,具体阐述了基于核心知识点和项目驱动的“知识、能力、实践、创新一体化训练”的人才培养模式。他认为强化知识向能力转化需要坚持:构建能力导向的课程体系,引领改革;强化实践,倡导竞赛,助力知识向能力转化;改革传统教学方法,构建一体化训练模式,直接推进知识向能力转化;倡导能力叠加训练,加快知识向能力转化。

  讲座最后,孙康宁教授就如何进行教学研究项目的立项、研究、结题及申报国家教学成果奖介绍了自己的体会。孙康宁教授认为教学研究与实践的选题要提前谋划,要有清晰的研究指向和目的性,项目研究过程中要有自己的教学研究理论指导实践,要有问题导向意识和协同创新精神,要有较深入系统的实践和较大的教学效益。他还指出教学项目研究周期长,要舍得投入时间和精力,同时项目也要常做常新,在做项目的过程发现培育新的生长点,新的课题。

  在讲座结束后的交流环节,到场教师就怎样设计出高水平的教学研究项目,如何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如何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等问题与孙康宁教授进行了探讨。学校教务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办公室、高等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部分学院的相关负责同志以及学院教师代表聆听了讲座。

通讯员:徐雅颖

附:孙康宁简介

孙康宁,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教育部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工科基础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山东省高校工程陶瓷省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理事。

  主要从事生物医用材料、纳米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塑性成形新工艺等方面的教学与科学工作,致力于实践教学和知识向能力转化等方面的教育教学研究,主讲本科生课程: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

  从教40年来,先后承担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工科等国家级教学科研项目20余项,主持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精品课、精品资源共享课、视频公开课、精品在线课程,发表教学科研论文300余篇,出版专著、国家级精品教材、国家和省部级规划教材等11部。1993年迄今,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三等奖各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山东省及有关部委科技奖10余项。2018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2014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2000年以来先后获得山东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