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齐鲁文化 颂扬山海精神

作者:张译心来源:青岛晚报人员机构发布时间:2019-01-11 字号: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如何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背景下彰显自己旺盛的生命力?齐鲁文化是中华文明最早的发源地之一,如何在当代利用自己特殊的地位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做出特殊的贡献?二十一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我们如何深入挖掘海洋文化的内涵,大力推进海洋文化产业?党的十九大正式将“文化自信”写入党章,坚定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自信。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青岛晚报教育周刊联合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推出“传承齐鲁文化 颂扬山海精神——礼敬中华传统文化”系列活动,通过诵读经典、传习国学、舞台展演等形式,组织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走进基层、学校和社区,打造品牌文化活动。

齐鲁文化是优秀智慧宝藏

  据中国海洋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刘怀荣教授介绍,齐鲁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崇德重礼的鲁文化和富民强国的齐文化共同构成了齐鲁文化的两大思想来源,在当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彰显出历久弥新的独特魅力。刘怀荣介绍,根据学者们的研究,齐鲁文化继承了中华民族上古时期悠久而深厚的传统,由定居农业生活和生产方式滋生的宗族制度,和祖先崇拜及巫术信仰体系互为表里,共同完成了我们民族早期的财富积累和集中,生成了特色鲜明的中华早期文明。后来又得到光辉灿烂的东夷文化滋养,因而能够承续祖先智慧的魔力,发挥映照千古的光芒。刘怀荣介绍,春秋战国时期,我们青岛所在的地方属于齐国,也发展出独具特色而影响天下的许多重要思想和实践经验。例如,我们有以“举贤上功”为代表的重视人才的思想,有以“盐宗渔祖”为代表的海洋文化传统,有以“稷下学宫”为代表的百家争鸣的文化策略,还有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兵儒融汇的军事思想等等。齐鲁文化的这些优秀传统作为我国“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常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并结合当代中国的现实创造性地发扬光大。

推广传统文化彰显“海大力量”

  刘怀荣介绍,近年来,中国海洋大学在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方面实力雄厚、基础扎实。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目前拥有教授15人,副教授11人,讲师13人,出版学术著作28部。为了进一步增强研究力量,学校特邀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主任赵敏俐教授以特聘教授的形式“加盟”,成立校设研究机构——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目前中心已经出版多部中国传统文化、齐鲁文化和青岛文化的相关著作,如《中国文化概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俗读本》《中国海洋文化史长编》《以文化人——齐鲁文化与中国人文智慧》《齐鲁传统文化》《青岛文化研究》《崂山文化研究丛书》等。

“礼敬传统文化”打造品牌活动

  依托学科优势,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密切合作,将最新科研成果、教学内容与大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紧密融合,以广大青年学子为主体,打造了系列“礼敬传统文化”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据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吉晓莉介绍,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多年来坚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围绕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开展校园文化活动,通过传承、创新开展活动的新思路、新举措,有力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凝聚力、影响力和创造力,引导广大青年学子成长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弘扬者和建设者。近年来,学校连续多年举办诗歌文化节、国学活动节等传统品牌活动,在校内外掀起学国学、读经典的热潮。同时,积极组织大学生和研究生走进基层一线,携手十余所中小学举办参观名人故居、诗歌进小学、国学公益讲堂、游园会、读诗会、古典诗词大赛、名著话剧表演大赛等系列活动,用丰富多样的形式致敬经典,用切实的行动传播经典,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吉晓莉还透露,2019年,中国海洋大学还将继续推出 “传承齐鲁文化 颂扬山海精神——礼敬中华传统文化”系列活动,积极将高校丰富的科研和教学力量延伸到中小学和社区,通过诵读经典、传习国学、舞台展演等形式,组织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走进基层、学校和社区,打造“礼敬传统文化”品牌活动。

记者:张译心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