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聚焦

法学院秋季研究生学术论坛举行

作者:王誉莹 马颖颖 刘原来源:法学院发布时间:2018-11-19

字体:
   

  讲座现场

   本站讯 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2018年秋季研究生学术论坛于11月16日在法学院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国海洋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法学院主办,来自中国海洋大学、吉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上海大学的优秀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以及学者参加此次论坛。

    论坛开幕环节由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戴昕主持,他首先对各位领导、专家和学者的莅临表示欢迎,并衷心感谢研工部对研究生学术活动的大力支持。

    论坛第一部分内容为研究生论文报告及研讨,共分为四个单元,共有四名报告人结合其撰写的学术论文进行发言,四名评议人对主报告人的报告进行评议,并有四名专家对学生报告人和评议人的表现进行点评。

   第一单元由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吕睿智作题为《智能合同的法律治理》的主题报告,来自吉林大学法学院的博士研究生王娅担任评议人进行评议,海大法学院李晟教授给予指导点评。

    第二单元由西南政法大学博士后石晓玉作报告,题目为《Balancing Freedom of Contract And Protection From Fraud In M&A Contracts Under American And Chinese Law》,海大法学院硕士研究生陈佩彤进行评议,海大法学院胡伟强老师给予指导点评。

    第三单元由海大法学院硕士研究生黄思晗作题为《死刑态度的认知基础》的主题报告,海大法学院博士研究生刘原进行评议,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李斯特副教授给予指导点评。

    第四单元由海大法学院博士研究生王玉全作题为《论我国合宪性审查的方法》的主题报告,海大法学院博士研究生门植渊进行评议,河南大学法学院吴义龙老师给予指导点评。

    全部报告结束后,戴昕教授对上午的研究生研讨活动进行总结,他代表学院感谢各校老师和同学对研讨活动的积极参与,对四位学生的论文和报告表示总体认可,并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他强调,类似的论坛活动是研究生应接受的学术训练的必要环节,因此具有很重要的教学价值,希望日后除了学院组织之外,学生也能经常自发组织类似形式的学术研讨研讨活动。

    论坛第二部分在下午举行,内容为专题学术研讨,主题为“跨时空的创作、产权与竞争——‘金庸诉江南’案中的法理与政策”。

    下午活动的第一阶段由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权益合伙人胡科律师作主题演讲,他介绍了该案的背景,并结合(1)同人作品的概念(2)演绎作品之辩(3)合理使用之辩(4)不正当竞争之辩(5)超越同人作品等几个具体制度和法理问题展开分析。

    第二阶段由胡科、李斯特、吴义龙、岳林、戴昕、胡伟强、李晟等老师共同就该案涉及的知识产权和竞争政策问题展开圆桌讨论。围绕版权的制度功能和价值取向、版权制度对创作活动可能存在的激励和限制、同人作品与原作之间的可能竞争关系、“金庸诉江南”案中涉及作品的特殊创作背景、文艺创作所处市场结构的历史流变等问题,与会专家各自发表观点,相互热烈讨论,并回答到场观众提出的问题。

  现场气氛热烈。本次研究生论坛在戴昕教授对参会老师、同学表达感谢,并对下次论坛活动表示期待后,落下帷幕。

通讯员:王誉莹 马颖颖 刘原  图:吴岳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海大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