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七月,中国海洋大学暑期“三下乡”主题实践活动拉开了帷幕,我们将实践目的选在烟台所城,不仅因为其厚重的历史文化价值,更多的是新时代下所城即将用全新的面貌接受审视,所城的修缮改造工作是烟台政府目前工作重点之一,极具调查价值。以下时间,请随我们聚焦所城。
历史的车轮下总有些痕迹不能被泯灭,而经历世事轮回的我们需要抓住历史的尾巴让历史重现光彩,在我眼中,所城的修缮改造工作便是对所城那些值得被纪念的历史痕迹的翻新,使得在新时期新时代新思想的号召下,所城依旧坚守自己的初心,牢记自己的使命,发挥所城文化街区的重大价值,而我们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就是探寻所城尘封的历史,了解所城目前修缮改造状况,倾听所城未来文化产业街区的愿景。
第一天,接触所城,贴近历史。穿插在所城小巷,在本地居民的推荐下,我们拜访了刘正忠老先生。初见刘老时,他正坐在自家门前,给一群年轻人讲解所城的由来。据他所言,明洪武十三年,因为倭寇的频繁骚扰,沿海人民深受其害。朱元璋批准在胶东沿海设“4卫2所”,其中就包括奇山守御千户所,这也是所城的前身。据《登州府志》记载,当年所城“砖城,周二里,高二丈二尺,阔二丈,门四楼,铺十六,池阔三丈五尺,深一丈。”四边城墙中部均开设城门,城设四门,街道布局呈方格网状,城内建有兵营区、操场区、粮仓区和指挥区。这座城池在抗击倭寇的历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保护了沿海人民免受倭寇的滋扰。后一直到清顺治十二年,奇山守御千户所被裁,奇山所城便成为一个社区。
第二天,熟悉所城,聚焦眼下。在大体了解到所城的由来、结构等情况后,我们着手于调查所城修缮改造工作的目前进展情况,为了了解所城的改造规划,我们前往“环芝罘区片建设指挥部”询问有关专家,并于当天下午通过发放问卷形式了解当地居民对其改造状况的看法。所城建筑可追溯自明朝,虽然大部分房屋仍然可以供人居住,但却不适应当代生活的需要。专家张老的想法是将所城房居按照原样复古重建,让它们具有更高的居住价值,并且提出了修建哨塔、城墙等具有红色精神标志物的建议,在指挥部相关人员的帮助下,我们取得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以及规划安排,了解到目前所城修缮改造工作已经进行了三年多左右,根据政府安排,所城住户已由原来一千两百多户变为现在三百多户,修缮工作已取得良好进展,并且部分具有现代文化元素的产业已经开始逐步修建,如所城57号院,便是所城社区的图书馆,在这里可以了解到所城的历史以及改造状况,使得所城增加了新时代的文化元素,与时并进。
第三天,留恋所城,展望新颜。在此调研实践的最后一天,调研分队前往了烟台博物馆,作为行程的终结,博物馆是一个绝佳的地方,我们通过一件件博物馆藏品回味烟台的历史,了解我们不知道的所城故事;通过一个个工作人员的介绍,我们倾听他们对所城未来的希冀,知道他们对新的所城的期待。
烟台所城,她的前世也曾金戈铁马,踏遍满城繁花。
烟台所城,她的今后也将瞩目辉煌,跃进满世文豪。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