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纵横

竹炉汤沸品香茗,普洱源头探真识

作者:屈跃宽 张晨茗来源: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发布时间:2018-07-29

字体:

  本站讯 7月12日至7月19日期间,中国海洋大学附云南普洱茶工艺调研服务队前往云南省昆明市及西双版纳州开展系列有关普洱茶的社会调研实践活动。此次活动重点在于探究调研普洱茶的生产发酵工艺,走访当地茶业企业及茶叶市场,寻找制约普洱茶市场发展弊端的因素,帮助提出改进方法,从而达到弘扬传统茶文化,发扬丝绸之路及茶马古道的“一带一路”精神的目的。

  本次调研活动的成员由来自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不同年级的六名同学所构成,并期待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深入了解当地普洱茶产业。调研活动开展前,领队带领队员们进行了各类安全知识培训,同时小组成员通过网络、报纸、书籍等渠道收集相关资料,对普洱茶文化、历史以及传统制作工艺等相关知识进行初步了解,提前为调研工作做好知识储备。

  团队于7月12日抵达云南省昆明市,进行筹备工作并对未来几天行程进行讨论,明确了本次调研重点所在,以及未来几天的调查思路和步骤。第二天,团队全体成员进入云南康乐茶文化城,发放问卷并随机走访茶叶零售店,队员们以照片、视频的方式对其各个活动进行详细记录,收益颇丰。

  7月14日,队伍于下午抵达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并为之后几天的活动进行提前安排。7月15日,团队走访了当地著名的普洱茶原料大叶种古茶树产地——南糯山。团队全体成员深入山林,亲身体会古树茶得天独厚的自然生长环境,参观考察当地的茶树种植情况并体验了一回茶农们上树采茶的生活。下山路上,有幸获邀进入茶叶初制厂佐折厂长的家中,品尝手工制作的普洱生茶并了解普洱茶晒青、揉捻等初步加工工艺。

  7月16日,团队按照计划前往西双版纳勐海县对当地的勐海陈升茶业有限公司及云南一品堂茶业有限公司进行参观走访。上午,团队首先前往陈升号进行参观学习。在企业工作人员的热情接待下,我们观看了陈升号的企业宣传视频,充分体会到了其“用制药的方法制茶”的理念,而在后续的车间参观过程中,更加深了我们对这一理念的理解。而后,团队与企业负责人在袅袅茶香中对普洱茶产业发展进行深入会谈,充分了解了普洱茶生产工艺流程、当地普洱茶发展现状、及企业销售状况,收获颇丰。下午,团队前往云南一品堂茶业有限公司进行调研走访。在企业负责人朱黎明及负责发酵工艺的老工程师的介绍下,我们了解到了许多关于普洱茶发酵工艺的知识。他们提到,普洱茶熟茶的渥堆发酵的关键因素即为水和温度,在不同的条件下,微生物的存在使茶叶进行发酵,分解茶多酚、茶叶碱等苦涩味物质,生成儿茶素等使茶叶拥有滑润甘甜的口感。在之后的发酵车间参观中,我们再次体会到所学专业课在实际生产领域中的应用,果真是实践出真知。

  团队于7月18日重返昆明,并对这几日搜集、调查得到的所有数据资料进行了紧张的整理、录入与统计分析。7月19日,团队前往本次调研的最后一站——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我们参观了他们的发酵工程实验室,并有幸采访到了普洱茶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张理珉教授和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实验教学中心负责人程立忠教授。两位教授从科学的角度为我们详细介绍了普洱茶熟茶的发酵工艺。与企业不同,实验室通常采用人工接种优势菌种微生物进行发酵,这也使熟茶的发酵变为可控及标准化的过程。张理珉教授提到,普洱茶表面的微生物群落随时间而发生演替,优势菌种如黑曲霉类、酵母菌、根霉类等在不同时间的活性不同,由此使普洱茶进行复杂的深度发酵。同时,两位教授在听取我们之前的调研结果后向我们提出了建议,并为我们疏通了一些认知误区,对我们的专业知识较有助益。

  通过本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纷纷表示收获较大。我们不仅深入当地,了解到了普洱茶完整而具体的生产工艺,还切身感受到了普洱茶文化及产业的博大精深。同时,我们还获得了宝贵的社会实践经历,各方面都得到了锻炼。至此,中国海洋大学附云南普洱茶工艺调研服务队三下乡活动圆满落幕。

通讯员:屈跃宽 张晨茗

茶山采茶

车间参观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海大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