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5月17日-18日,行远书院院长钱致榕教授应邀访问北京理工大学和北京大学,考察调研两校通识教育发展和书院建设情况。
5月17日上午,钱致榕教授参加北京理工大学“融会贯通·通识课程教与学”论坛,并发表题为“博雅知识体系及课程的构建”的演讲。钱致榕教授在演讲中就中国海洋大学行远书院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设计理念、实践与成果做了简要介绍。他首先强调,今天的大学生进入社会后将面临非常不同的挑战,他们的职业生涯将超过50年,并且必须随社会需要的改变而不断改行,但目前日趋狭窄、唯论文是问的大学专业教育,将无法满足未来社会的需要。未来社会需要的是文理兼备的博雅人才:他们要拥有广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终生自学的能力,认真求实的态度,对社会深切的关怀,能够独立思考,传承创新,才能不断地促进社会实现更好的发展。
要培养未来的博雅人才,就需要建设一系列新的文理兼备的博雅课程。钱致榕教授随后对行远书院八门通识核心课程(大学之道、宇宙大历史、日常物理、世界文明史、全球化与人类社会、数学天文与物理、大海洋和行远专题)的设计理念和实践探索作了介绍。行远书院的课程采用课前预习阅读3小时、小组讨论1小时、课程讲授2小时、课后反思巩固3小时的“3+1+2+3”模式;以课程为载体,强化学生学习效果,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和能力。“我们的课程实践证明了,学生是可以做到文理兼备的。”
论坛中,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研究员卢晓东、南开大学原教务处处长杨光明、清华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程钢、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李健、北京理工大学教学促进与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庞海芍等专家教授先后发表主题演讲,围绕通识课程建设展开讨论。
5月17日下午,钱致榕教授作客北京理工大学“百家大讲堂”,为北理工学子带来“我是谁——构建大历史,探寻我是谁”的演讲。钱致榕教授在演讲中围绕“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的三个哲学命题,从138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讲起,带领同学们一同回溯宇宙大历史,溯源构成世间万物的粒子,纵观人类文明的出现和发展演进,与大家一同打开胸襟视野,登高望远,探幽入微,呼吁大家建立博雅的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演讲结束后,钱致榕教授与现场同学互动交流,对同学们提出的相关问题一一作答。
5月18日下午,北京理工大学校长张军在北理工学者驿站会见钱致榕教授。张军校长就北理工大类招生改革、书院制管理等问题与钱教授进行了深入交谈。
5月18日上午,钱致榕教授一行赴北京大学,就元培学院发展建设相关情况进行调研。元培学院党委书记孙华、党委副书记丁夕友、导师办公室主任吴跃、教务办公室老师谈小媊出席座谈会。
座谈会上,孙华教授就元培学院的历史沿革、学院定位、岗位设置、招生规模以及学生专业选择等基本情况作了介绍;丁夕友副书记分享了元培学院开展学生工作、建设宿舍公共空间等情况,双方就共同实行的院生集中住宿制度进行了深入探讨。随后,钱致榕教授一行就元培学院“全方位导师制度”“本科生生涯全程管理”等特色制度作了深入了解。
交流中,谈到高校通识教育,钱致榕教授介绍了行远书院通识核心课程的设计理念和实践情况;孙华教授说,元培学院正在进行博雅通识教育改革,探索建设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希望能与行远书院的通识核心课程建设相互借鉴;随后,双方就元培学院与行远书院建立交流合作关系达成初步共识。
行远书院“行远专题”课程负责教师钟月岑,及行远书院相关工作人员随同访问。
通讯员:赵琪 图:路越

钱致榕教授一行与北京大学元培学院老师交流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