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演示
本站讯 10月18日下午,研究生德育品牌活动健康文化节之“妙手丹青”急救知识讲座第二场于崂山校区外国语学院教学楼举办。本次活动由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与医药学院党委主办,医药学院承办,旨在帮助海大学子了解并学会更多的急救知识与技巧。
本次讲座邀请到刘云章老师作为主讲嘉宾。刘云章老师为同学们认真介绍学习急救操作技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刘老师讲述,心搏骤停一旦发生,如得不到及时地抢救复苏,4~6分钟后会造成患者脑和其他人体重要器官组织的不可逆损害。因此心脏骤停4分钟内为黄金抢救期,若是能在这4分钟内采取有效急救措施,患者便有可能转危为安。因此学会一些急救操作进行自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后,刘云章老师为大家详细讲述了心肺复苏术(CPR)、海姆立克急救法,以及心脏除颤仪(AED)的使用。心肺复苏术的关键在于施救者操作的准确性,力度和节奏的把握。胸外按压是指在胸骨下1/2中部进行有节奏的快速用力按压,通过增加胸内压和直接压迫心脏而产生血流。为达到最好的按压效果,如有可能,应把患者仰卧位放置在一个坚硬的平面上(硬地或硬板),施救者跪在患者右侧的胸部旁,或站在床旁。施救者一只手的掌跟放在患者胸骨中下部,然后两手重叠,手指离开胸部;双肩垂直于按压的双手,双臂伸直,借上身的重力来协助按压。对成人胸外按压速率每分钟至少 100 次(以保证整个CPR过程中胸外按压能达到80次/分),并且按压的深度至少5cm,胸部按压和放松的时间大致相等。每一次按压后要允许胸廓充分回弹。每做30次胸心脏按压,需交替进行2次人工呼吸。
最后,现场同学亲自用人体模型进行心肺复苏练习。在训练过程中,刘云章老师一直关注着同学们的动作并与同学们进行交流沟通。现场同学与老师相处融洽,气氛活跃。
此次“妙手丹青”急救知识讲座是2017研究生德育品牌活动健康文化节的组成部分。希望以此为契机,让同学们在模拟训练中增强健康意识,掌握急救方法,为自己或他人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健康文化节随后的一系列活动,也将继续致力于向海大学子普及医药急救方面的知识。
通讯员:王英迪 图:孙子超
急救知识讲授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