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8月1日至8月4日,中国海洋大学“大爱北川,中国羌城”调研团作为中国海洋大学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的分支前往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展开调研活动。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同时“十三五规划”建议,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北川,作为我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地处“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两大战略交汇点,在民族艺术方面别具一格,民族文化产业带动当地经济的潜力无限。512汶川特大地震给北川的民族文化产业带来巨大破坏,震后山东省对口援建北川县,北川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民族文化产业焕发生机。本次调研的目标是针对北川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在“一带一路”背景下通过实地调研,找到北川羌族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推动当地的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保护,在社会实践中锻炼自身能力,提高成员的综合素质。
8月1日,上午调研团在北川羌族自治县永昌镇羌族手工艺体验中心展开调研,从这里开始认识羌绣产业。会谈中段姓羌绣设计师为志愿者们答疑解惑,详细地介绍了羌绣的来龙去脉和震后的发展变化,最后与志愿者们合影留念。下午,调研团来到震后浴火重生的北川中学,在学校团委李佳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通用技术课改“羌绣课堂”中高中生们的羌绣作品。还找到了毕业于北川中学的一位队员在高二时与同学齐力完成的羌绣作品。同学们的作品有别于羌绣企业中规中矩的羌绣常用图形,无不体现着朝气与创新。
8月2日,上午调研团来到羌族民俗博物馆,在民博馆小小讲解志愿者的带领下,进一步了解了羌族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同时对羌绣文化产业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下午,队员们来到512汶川特大地震博物馆和老北川地震遗址进行参观,通过实地走访在512汶川地震中遭受沉重打击的北川和实地调研,队员们一方面沉痛哀悼罹难同胞,一方面深入思考地震给羌族文化产业带来的阻碍和机遇。
8月3日,上午调研团来到北川有名的石椅羌寨,来自五湖四海的成员体验了北川特色的民族文化旅游,赏古香古色的羌寨,品羌乡美食,访民族文化旅游经营者,在石椅羌寨继续探寻民族产业发展现状。下午,调研团拜访了北川民族艺术团,在当地艺术团有着最丰富最精美的羌民族服饰,队员们从服饰上的羌绣和艺术团的文艺演出两个方面展开调研,还试穿了精美的主要羌族服饰并拍照留念。
8月4日,上午调研团来到绵阳市惠民帮扶中心,访问绵阳市羌绣产业推进领导办公室负责人,从政府层面认识羌绣产业,了解到该机构定期举办羌绣技能培训大会和技能大赛,充分调动绣区绣娘们的积极性。下午,队员们来到绵阳市文化馆,与绵阳市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绵阳市文化馆馆长温莎进行面谈,继续从宏观层面了解北川民族文化产业。
至此四天调研全部结束,成员们收获颇多,不仅从多个角度较为全面地认识了羌族文化产业,还感受到了值得学习的震后人们乐观坚强的品格。
通讯员:姚琦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