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大要闻

极地海洋过程与全球海洋变化重点实验室第二届学术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召开

作者:曹勇来源:极地海洋过程与全球海洋变化重点实验室发布时间:2017-06-06

字体:

  本站讯 6月3日,极地海洋过程与全球海洋变化重点实验室第二届学术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青岛召开。学术委员会主任穆穆院士、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杨惠根研究员,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李巍然出席会议。

  李巍然在致辞中对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长期以来对学校极地研究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并回顾了学校在极地海洋方面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果。他指出,近年来极地海洋过程与全球海洋变化重点实验室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已发展成为我国极地科学的重要研究力量。

  会上,极地海洋过程与全球海洋变化重点实验室主任史久新教授和7个方向的学术带头人对实验室在2016年的研究成果进行汇报,并展望2017年工作。

  学术委员会成员在认真听取实验室工作报告并审阅相关材料的基础上,充分肯定了实验室十余年来取得的成果,特别对陈显尧教授最近几年在国际顶级刊物就极地海洋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发表的多篇论文表示赞赏。学术委员会成员建议保持目前的以物理海洋学为主、多学科发展的特色,但同时指出,实验室还需有效地进行学科交叉,凝聚学科方向,建议实验室围绕国家的需求,追踪国际前沿问题,充分利用实验室的特色和优势,制定更高的目标。学术委员会成员希望实验室能够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扩大国际影响,取得更多的创新性成果。

  学术委员会委员(按姓氏笔画顺序)卞林根研究员、王召民教授、李志军教授、吴德星教授、张玉忠教授、陈立奇研究员、武炳义教授、管长龙教授,以及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主任秦为稼研究员、极地考察办公室科技处王勇处长出席会议。极地海洋过程与全球海洋变化重点实验室全体成员及研究生参加会议。

通讯员:曹勇  图:侯赛赛

新闻链接:

  极地海洋过程与全球海洋变化重点实验室于2005年建立,2007年正式成为与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共建实验室,赵进平教授任第一届实验室主任。历经12年的发展,该实验室由最初的3个方向发展为7个方向,涵盖了物理海洋学、气象学、生物学、遥感技术,以及政治和法律等学科,汇聚了学校海洋与大气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海洋生命学院、医药学院、法政学院等单位的极地研究力量,是国内唯一一个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相结合的极地科学实验室。2017年2月,实验室完成换届,史久新教授任实验室主任。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海大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