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讯

第二届《当代外语研究》国际第二语言加工专题研讨会召开

作者:张凯来源:外国语学院发布时间:2017-05-31

字体:

  本站讯 5月27日-28日,由国际第二语言加工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海洋大学主办的第二届《当代外语研究》国际第二语言加工专题研讨会在中国海洋大学鱼山校区召开。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杨连瑞教授、《当代外语研究》主编杨枫教授和国际第二语言加工专业委员会会长蒋楠教授分别致开幕词,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任东升教授主持开幕式。

  来自美国马里兰大学的蒋楠教授、阿拉巴马州立大学刘迪麟教授、江苏师范大学教育部特聘教授杨亦鸣以及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科学院等60余所高校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参加本次会议。大会共收到来自国内外的会议论文85篇,会议包括主旨发言、圆桌讨论和5个分会场发言。本次研讨会展示了当前国际二语习得和加工的前沿研究,以及国内学者与国际学者相互交流学术成果,充分体现出大会所提倡的 “自由、独立、科学”的学术精神。

  在5月27日上午举行的大会主旨发言中,杨亦鸣教授针对人类自然语言理解的速度及机制进行了主题发言,探讨了初级认知加工和高级认知加工的序列问题。北京师范大学的陈宝国教授以抑制控制在语言转换过程中的作用为题证明了抑制控制能力在语言转换中的重用作用。

  在下午的分会场讨论中,来自全国各地的研究者们针对语音加工、词汇加工、 词汇加工、语篇/语用加工、二语习得神经机制、句法/语义加工、汉语二语加工等主题对一语和二语各个语言层面的加工机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晚上的圆桌讨论中,以蒋楠教授为主的九位专家以二语习得、二语加工以及表征为主题,结合自身的研究历程与参会代表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交流,充分讨论了二语习得和二语加工研究中的若干核心问题。

  5月28日上午举行的大会主旨发言中,刘迪麟教授针对程式语和习语的加工机制进行了相关阐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卢植教授就人工翻译和译后编辑中认知努力进行了眼动研究;中国海洋大学的陈士法教授阐释了基于ERP技术的英汉-汉英宾语语码转换的认知神经机制。

  闭幕式上,上海交通大学的博士生导师常辉教授和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贾冠杰教授做了大会和分会场的总结发言,对本次研讨会的成功召开表示祝贺。他们认为本次会议以质量取胜,短短一天半时间进行了61场高质量的学术发言,话题范围广泛,涵盖了二语加工的各个领域,包括语音、词汇、句法、篇章并延伸到对外汉语教学和五种语言(中、日、韩、维语、蒙语)研究,充分体现了本次会议的学术前沿性和国际化特点,对于我国二语习得学术领域的研究和二语加工新兴学科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通讯员:张凯 图:王冠亚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潘雅琦

回澜阁
海大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