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以爱之息壤,孕春风拂煦

作者:赵子烨 张潇予来源:本站原创人员机构发布时间:2017-04-25 字号:

  08年潘安子指导的电影《志愿者》中,“都市愤怒青年”肖然从公益“作秀”的泥潭中脱身之后,说了这样一段话:“一个人的一辈子有70年,如果把七十分之一的时间拿出来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那么人生将更加美好”。而后,人们就常常将志愿者活动称为“七十分之一”的生命。即便人的生命各有长短,七十分之一,却是结结实实的占有了如此重的分量。

 

相遇不易 艰难已见
 
  3月的一日上午,春阳和煦欲醉,铃声前脚才打响,后脚人群便在七区门前的草坪上围了起来。越过人群的遮挡,见一个架着眼镜的小伙子脱下外套,裹住了怀中一只瑟瑟发抖的黑色小狗,疾步离去。人群也在一片好奇地咕囔声中散去。几天后,一则“救助校园流浪动物”的告示在朋友圈出现了——来自中国海洋大学爱心社动物保护部。
 
  这次对校内流浪狗的救助相当于一个契机,爱心社动物保护部的同学开始将目光投向校内流浪动物。
 
  “我们部以前其实是没有管过校内流浪动物的,只是去救助站帮忙。”爱心社动物保护部副部长,15级法语专业的延宇迪在采访中说到,“但现在觉得应该更着眼于校内流浪动物的保护,如果最眼前的动物都保护不好,那为什么要叫动物保护部?” 
 
  尽管提出了救助校内流浪动物的想法,但资金不充足,时间不充裕,流浪动物多,动物救助站饱和,这些问题如大山般横在前方,阻挡着他们前进的脚步。
 
  “因为我们也是学生,没什么资金来源,基本上都是用自己的钱、花自己的时间去救助它们,其实和普通学生去救助没什么区别。”说到这里,延宇迪有些无奈,“而且你救助了它们,之后又要怎样安置?像那只癫痫狗和有脚伤的狗都需要一个较为稳定的环境休养,这些都是很难解决的问题。目前我们在青岛能够找到的救助站都早已饱和。”
 
  无论是从网上搜索,还是向社会上的志愿者打听,所得知有所富余的动物救助站都寥寥无几。爱心社的流浪动物救助工作初现成果,却处处碰壁,使得他们每前行一步都得细细思量,无法大展拳脚。
 
  流浪动物的不断增多,使救助站日益饱和,成为目前比较急迫的问题。向动物保护部提供帮助的动物救助站有两个,都离学校比较近:一个是较为正规的南宅科救助站,另一个则是一对老爷爷老奶奶自己创办的名为“喵喵爱舍”的私人救助站,条件较为简陋。两者均已饱和,喵喵爱舍无奈地表态不会再收留更多的流浪动物。
 
  “南宅科救助站会有相关的认养领养活动,但喵喵爱舍那里是不准收养的,因为它是一个私人救助站,没有较为正规的收养程序,无法确定收养者是否是真的要收养。”
 
  说起这两个老人,延宇迪不禁感慨:“爷爷奶奶也是不容易,自退休以来就开始救助这些动物,用自己微薄的退休金支撑着。尽管生活拮据,但老两口总想着让动物们过得更好,冬天担心它们受寒,特地买了空调。”过多的动物使救助站有些力不从心,面对这棘手的现状,延宇迪有些迷茫:“只能说,希望以后能找到更多的救助站。”雨滴在窗户上打出一丝丝细痕,她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满是怅然。
 
  资金,是动物保护部目前遇到的最大困难。保护工作蒸蒸日上之时却遇到了这样一个如同扼住咽喉的瓶颈。无论是医治受伤动物,还是为流浪动物提供食物,都离不开“钱”这个字。
 
  在对癫痫狗的救助中,动物保护部副部长,15级中外法学专业耿鸣君用自己的钱支付了医疗费用。即便后来找到团委报销,这并非长久之计。虽然爱心社的资金是由团委支持,但志愿者活动种类多样,资金匀到动物保护部上的就显得不足够了。而学校除官方组织的捐款活动以外,不允许任何形式的捐款,动物保护部要想获得资金来源,只能通过拉赞助的方式。而这样的方式耗费时间,也考验着志愿者们的交涉能力,实际上并不能解决燃眉之急。
 
 
  一朝一夕,校园内的流浪猫狗来了一拨,又走了一拨。它们或在寒风中瑟瑟睡去,或在角落中忍受着饥饿。与此同时,宿舍区的同学也常饱受夜晚犬吠之苦,在宿舍区流窜的犬只也存在不小的安全隐患。流浪狗的归宿成了一个较为难办的问题。
 
  延宇迪坦言,他们只能关注患有病痛或者受伤的动物:“虽然以前也想过把这些没有伤病的动物送到救助站去,但救助站早已饱和。而且社会上那么多流浪动物,把校内的清理出去,难道就不会再有动物来吗?这是一个无止境的活,我们无能为力。”
 
风雨无阻 岂畏荏苒
 
  从南门出来,沿着一条灰尘仆仆的大路向北走,有一个简陋的动物救助站——喵喵爱舍。校内的大大小小志愿者团队常常去那里做些洒扫工作。羊肠小道偏僻难行,小屋更是隐于荒原之中,若不是有指引是找不到的。简陋的小铁门生了红锈,用零碎突兀的水泥块堆砌起来的矮墙上,常年蜿蜒盘旋着好些葱绿的杂草藤蔓。
 
 
  时年76岁的郭连富和她77岁的丈夫过洁诚就在这里用几张塑料布,围着一间小平房,搭起了他们的“喵喵爱舍”。说起这些年月里的点点滴滴,郭连富老人如数家珍。救助站还没有成立的时候,每天早晨一点两点就披着晨露起床,给聚在附近的野猫们喂食,喂到早上六七点。“以前我都搁下就走,后来我发现有抓猫的了。喂上这些饭啦,就这样子看着它们吃,吃完了之后就数数9个,都吃完了,走了,少一个我也站在那地方等。”看着猫们吃饭的样子,郭奶奶用手轻轻的抚着它们厚且密的毛,眼底泛起心疼的神色,仿佛注视着自己年幼的孩子。
 
  老两口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动物保护志愿者,没有其他资金的支持,仅凭着一颗善心和对流浪动物的怜惜之意,就二十九年如一日地坚持着这种没有物质回报的奉献,尽自己一份绵薄之力。
  爱与奉献或许是没有缘由的,自见到第一只蹒跚的流浪动物时,或那一瞬的情感迸发,让他们坚持至今。
 
  每次郭奶奶忆及第一次收养猫时,眼中都会闪烁光华。“就在造纸厂门口大河那个地方,在树上,拴着一只猫,我就求他们啦,帮我把它拿下来了,在家就养着它,29年了,一敲那个盆,晚上都来了,流浪动物喂越多,一点一点的就铺开了。”此后的日升日落,春来秋去,两位老人就与这些动物形影不离了。
 
  “喵喵爱舍”刚成立的时候,有七十来个人,还有好些青年,可是慢慢的,人就越来越少了。霎时间,动物们生存的重担就全落在了这两位收入微薄的老人身上。“没有人啦,我不能走啊,我就成了小动物救助中心啦。”说到这里,郭奶奶不禁叹息。
 
  如今这是救助中心第六个年头了,一共有31只狗,20几只猫,只是这每日动物们的食物消费,就像一座大山一样重重的压在他们身上。郭爷爷搓着手,细碎的念叨起日常的消费:“一天就是20斤鸡肝,10斤狗粮,配点鱼,买点红肠给它们配着吃,一个月就得八千多块钱,那我和奶奶退休金也很少,所以肯定不够。”
 
  一年冬天,小年将至,老人家里拮据地再拿不出可以喂小动物们的饭了。言及此处,郭奶奶眼眶微红,“我出去喂猫,俺老头说没有饭了你还出去,我说我也得去告诉它们一声,要不它们等我”,枯槁的手抬至眼角,抹去了渗漏出的眼泪,却在深如沟壑的皱纹间隙留下长长的泪痕。“我就和它们说,猫猫,明天就别来了,我没有什么给你吃了,说的时候啦,我心里面真是太难过了,比孩子没有的吃还难过。”后来好在有社会上的好心人捐赠,才让这样的危机不至于击垮这个风雨飘摇的“爱心小屋”。
 
  尽管走过这样多难熬的日子,爷爷奶奶却依旧保持着一颗最赤诚的心。小猫小狗们在笼舍上窜下跳,偶尔有几只生病的也被过爷爷小心的照看着。“养他们我一点也不后悔,狗猫也是一条生命,就因为有他们我才能干动了,去疼他们。”过爷爷脸上浮起难见的笑容,生活压力繁重,整日愁容不散,也只有动物们能唤起他久违的欢愉。郭奶奶也在一旁附和,   “救猫我不后悔,我没有放弃,也是我的财富”。
 
  然而这条路却真的太难太长了,仿佛都看不到尽头。老两口有时有些迷茫,不知道这个救助站的未来在哪里,不知道自己还能照顾它们多久。但他们总想着在这个年纪在尽最后一份力,能养一只,能救一只,都让他们无比安慰满足。
 
  “这29年里我最痛苦最痛苦的时候,就是不能被人理解。”周围的人都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干这些吃力不讨好的事,苦了自己不说,也不能真正给动物们一个稳定安全的环境。“我只能喂喂它,我不能保护它的生命,我也不能保证它的安全,养到哪天算哪天吧。那两个人,万一哪个人不能喂了,那么这些狗猫怎么办,所以俺这几年就不收,但是你碰上了,还能不收?喂猫这个事真是一点欢乐没有。”
 
 
云开月明 信念先行
 
  尽管困难重重,但志愿者们仍继续着他们的行动。他们只能一点再一点的付出,一点再一点地看似轻巧的越过这一个个次次击中要害的难题。春天的樱花开了又落,越过炽热的夏,金黄的秋,穿透冬天刺骨的寒风,动物保护活动依旧默默地进行着。
 
  “就是想着,能救一只是一只。虽然没有办法解决流浪狗的归宿问题,但受伤的动物我们总不能见而不救吧。”从小喜欢动物的延宇迪自己家里也有养狗,高中时也曾参与过相关的志愿活动。对于动物,延宇迪有着很深厚的感情,每当看到那些流浪猫狗,她总会感到心酸不已,在救助站中,她曾看到一只两条腿都截掉的狗,孤零零地待在笼子里,一动不动,眼中却露出对外界、奔跑的渴望,“那种感觉太难受了。所以,我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它们。”窗外雨声稀稀拉拉,天空略有些阴沉,但此刻,她眼里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足以带来一片阳光。
 
  投身于流浪动物救助的同学,多是怀着这样的心情去帮助这些无家可归的生灵。在喵喵爱舍里,午日的太阳照得小院暖洋洋的,温热的空气中散发淡淡的花香。
 
 
  前来帮忙的志愿者正穿梭于简陋的小屋,为猫狗们制作食物,打扫卫生。猫咪们不时竖着尾巴,扬着头颅围着他们打转,期待着美味的食物。当一碗碗吃食摆放在猫狗面前,看着它们满足的吃相,一股幸福感油然而生。而在南宅科救助站,他们的任务则没那么愉快,主要负责打扫狗舍,面对一地粪便,不少人最初都有些不适应,周围人也会表示不解:你们怎么就想着要去干这种脏活呢?面对着这些质疑,成员们有时也会询问自己:自己这么做到底值不值得。但随着与动物们的一次次接触,那份责任感早已随着动物们一双双映着自己身影的眼睛种植到心底,让自己割舍不下这些生灵。
 
  而救助流浪动物的过程也充满着困难,这些流浪动物大多警惕性高,攻击性强,捕捉十分麻烦。在一次救助活动中,动物保护部的成员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捉住了一只受伤的猫,将其放到箱子里,准备送往医院治疗。没想到猫在里面剧烈挣扎,用爪子拨开成员们专门让它透气的口,直接逃走了。想救助却无法实施,这种挫败感,志愿者们不是第一次体会。
 
  但无论怎样,致力于动物保护的群体在不断增多,他们或许并不富裕,甚至囊中羞涩,但他们仍为了这些动物的生计奔波着——只要是他们拥有的,就是他们愿意给予的。这些默默付出的人们虽然普通,但在面对风雨、饥寒的流浪动物眼中,却是一把温暖的伞,一片能够安睡的阳光。
 
  尽管前方多歧路,但那份对生命的爱,永远不会被阴霾遮挡。
 
  彭莎尔说,为了爱,我们才存在。有爱慰藉的人,无惧于任何事物,任何人。
 
  动物与人,在爱的层面,好像从来没有什么差别。
 
 
记者:               
程子珊 2015级中外法学本科生
徐 凯 2015级土木工程本科生
赵子烨 2016级汉语言文学本科生
张潇予 2016级汉语言文学本科生                   
 
图:源于受访者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赵奚赟

回澜阁

>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