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12月21日,中国海洋大学参加了“全球变化与海气相互作用”专项2017年第三批任务招投标工作,由学校主持申报的西太平洋海域秋季航次项目成功中标,中标经费2008万元。至此,学校参与投标2016年国家海洋局、中国地质调查局等部委组织调查项目8项,中标6项,经费总计1.28亿元,中标项目数、经费数均创历史新高。其中,在“全球变化与海气相互作用”专项中,中国海洋大学首次获得海底底质与底栖生物调查、海洋遥感调查项目支持。
海洋科学是基于观测的科学,海洋调查意义重大。依托国家连续实施的海洋调查专项,中国海洋大学充分发挥跨学科、跨部门的组织协调能力,做好重大海洋调查项目的申报、过程管理等工作,取得喜人成果。调查海区由渤黄海、东海、南海拓展到西太平洋、东印度洋海区,实现了学校海洋调查区域横向跨度最大拓展;调查学科由综合水体调查、地形地貌与地球物理调查拓展到海洋底质与底栖生物、海洋遥感与声学调查,实现了海洋调查学科全覆盖;海洋调查人才由“自由个体”逐步形成稳定的海洋调查团队,呈现出近海海洋综合水体调查、深远海海洋综合水体调查、海洋地质综合调查和极地科考四大调查团队局面。
通讯员:崔福君 左浩飞
背景材料:
近年来,国家先后启动了“中国近海海洋资源调查”专项、“全球变化与海气相互作用”专项、“南北极环境综合考察与评估”专项、中国地质调查局调查专项等海洋调查专项项目,中国海洋大学先后有物理海洋、海洋气象、海洋化学、海洋地质、海洋生物与生态、海洋遥感、海洋声学等学科专家参与各类海洋调查专项工作,涉及学校海洋与大气学院、海洋地球科学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海洋生命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等。“十二五”以来,已累计获得海洋调查专项项目经费4亿余元,培养了一大批海洋调查人才,获取了海量的海洋调查数据,强力支撑了学校海洋科学学科发展。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