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聚焦

农业种植自动化 工艺生产机械化

作者:郝智伟来源:工程学院发布时间:2016-09-27

字体:
 
“高原蓝”爱心帮扶队
 
  本站讯 8月1日,中国海洋大学赴甘南藏族自治州“高原蓝”爱心帮扶队走进卓尼县,对农业现状以及洮砚生产加工进行学习和调查。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蓬勃发展,通过高新科技的开发、应用、示范和推广,园区所在地区的农业发展拥有新技术、新信息,农业科技迅猛发展。
 
  洮砚,是我国四大名砚之一,洮砚的生产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产于甘南藏族治州卓尼县。洮砚以其质坚而细、晶莹如玉、扣之无声、呵之可出水珠的特点饮誉海内外。
 
走进园区 从学习到实践

  活动期间,由于当地交通条件较差以及民族、语言问题,帮扶队难以联系到具体农户,因此实践团队走访卓尼县柳林镇农业产业科技示范园。园内红瓦蓝膜,拥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和规范的大棚建设。在工作人员以及示范园领导的带领下,团队进行参观以及简单种植流程的操作,掌握大棚种植的基本原理。目前日光温室内主要育成辣椒、黄瓜、西红柿、茄子、人参果、草莓六大类29个品种3万余穴种苗。设施蔬菜生产全过程均由蔬菜办技术人员亲手操作,使其掌握设施蔬菜生产技术,并由当地的蔬菜办农民工人进行大棚种植的管理。

  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卓尼县副县长——刘广才指出,“卓尼县虽然作为政府重要的扶贫区域,但是由于交通运输难度大,地处青藏高原,环境气候比较干冷,以及民族村落纠纷等种种问题,尽管每年有大量的投资但是最终运用到现代化种植的资金略显不足……结合园区内设施养殖业,建立‘牧草种植—养殖—沼气—发电—肥料—种植’新型生态农牧业化发展模式。”甘肃作为我国马铃薯最大产量省份,其生产的马铃薯以其高产量、高质量闻名全国,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规程,无毒马铃薯更是园区主要的试验生产对象。卓尼县现代农业标准化设施种养科技示范园的建成,不但为市场提供丰富的食品资源,同时带动周围乡镇的农牧民加入到种养殖行列并从中受益。
 
 
专业人员(左一)以及刘县长(左三)指导
 
参观厂房 由了解至操作
 
  8月5日,实践团队走访参观润豪洮砚制造厂,这是在县城里的唯一一家洮砚制造厂。厂房内设施简陋,仅在几个小厅内有工人在不停地雕刻打磨,并摆有三台切割用的机器,每一件成品的制造有90%以上由工人手工完成,完成一件成品的时间平均为半个月。从切割石材到打磨光滑再到勾勒图像直到细细雕琢,每一个细节都是由工人用手中的小刀一点一点雕刻出来的,其精美程度堪称绝妙。洮砚制造厂总管——薛智明指出“洮砚的制造哪怕在现在的机械工艺日趋完善的条件下,依旧不能制造出理想的洮砚,尽管机器可以做到更加的精细,但是手工的妙处就在于制造者可以在作品中融入自己的思想,让每一件作品拥有属于自己的灵魂。”

  洮砚分为老坑、新坑两种品质,老坑的原材料石质更加细腻,制作出来的洮砚更加美观,更能体现出洮砚质坚而细、晶莹如玉、扣之无声、呵之可出水珠的特点,但是老坑石料早已绝迹,更无奈的是新坑的石料也是所剩不多,勘采的流程不规范导致每年的石材浪费甚至于人员伤亡。由于没有政府资金的支持,勘采完全由当地村民用比较简陋的设备进行采集。
 
通讯员:郝智伟
 
 
实践团队走访参观润豪洮砚制造厂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海大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