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纵横

人才实践纪实

作者:佚名来源:观海听涛发布时间:2016-09-05

字体:

合照

本站讯 8月21日,实践的最后一天返回学校时已近黄昏,分头打车回到学校的一行八人明明已经奔波劳累一天,却丝毫不见倦意。也许是难得的全天泡在实验室的经历,也许是中午吃到的美味海鲜盛宴,更许是积压已久的自实践第一天就开始的新鲜感的爆棚。或许谁也没有想到,暑假到来前组建起来的实践组队,在即将开学的日子里会成为这八位大二大三学生永久珍藏的珍贵回忆。

这八名学生,在实践活动之前,大概怎么也不会想到在接下来五天的见闻会给自己带来怎样的震撼。而在为期五天的实践之后,怕是没有人会不记得一类神奇的物种——微生物——作为这次实践的主体,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从海大出发,驱车半小时左右便可到达坐落于王哥庄的青岛浩澳环保科技公司的研究中心。在这个有着农家格局的小院里,充满了生命的气息——蔓延了整个房前屋后的蓁蓁植叶,挺立在院落土壤中的净直蔬果,以及逢人便嘎嘎直叫的忠实看门的白鹅和跟在它们身后亦步亦趋的几只家禽。似乎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看似稀松平常的院子,却大有玄机:除了外界的阳光、空气、自行打出的水井管道外,这个院子是完全自给自足并对外界排放做到零污染的。至于这般神奇的效果是如何达到的,亮点还是在浩澳公司的核心产品——微生物上。

单纯的讲解微生物发酵室的参观似乎并没有让八位同学意识到微生物的神奇所在,为了更好地体验技术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第二天浩澳公司负责人王总与公司科研小组成员李师姐带着同学们去了公司河道治理基地李村河。作为浩奥接手的项目之一,曾经用来排污的李村河简直不能称之为河,反倒更像是作为臭水沟而存在。而现在漫步在李村河畔,不论是亭亭玉立的河中莲花,还是曲水青石的泠泠作响,丝毫看不出半点曾经污染的痕迹。不经意间望向远方,河边草地上附近居民散步嬉笑,真真一片和谐景象。经李师姐介绍,公司在李村河治理方面作用很大,但是不控制好源头,治理工作很是很吃力的。

如果说李村河的现状让同学们看到了微生物治理的成效,那么接下来一天的日照之行便是带大家体验微生物如何造就奇迹的过程了。位于日照东侧的崮河缓缓流经日照境内,自东向西汇入大海,绵远流长。然而时至今日仍用作生活排污的崮河面对日趋高涨的污水汇入显得力不从心,河流COD和氨氮含量愈发见长。因事关海洋水质,崮河的治理被提上了政府项目。当大家到达现场时,正看到工人从卡车上卸下一箱箱的沸石,并用高压水枪喷射液态的微生物培养液,使其寄生于沸石表面。之后便是将这些沸石投入已经设置好的拦水坝根处,借助水流的冲击和水坝的屏障使水流与微生物充分接触,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河流治理的过程与成果让同学们对环境的改良叹为观止,而微生物在养殖业方面的作用却是让大家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其丰厚的经济效益。最后一天的行程中,一行人如约到达附近的一家海参养殖厂,据悉这里与浩澳有长期合作,用微生物来提高海参养殖的效果以增加产品品质。随行的一位研究员还带回了塘底的淤泥样本,连同之前从崮河带回的上游污染水样本一起拿回了实验室,让同学们体验了一把测定的实验操作。当看到自己测出的实验数据一点点的呈现在表格上生成图像时,实验报告的结论也为这几天的人才实践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虽然实践已然结束,然而同学们的心中却久久不能平静。经过五天的见闻,微生物对于他们不再是生活中可有可无的东西,而是几乎可以顶天立地的存在。细微之处的微小物种在科技的点化下发挥了化腐朽为神奇的大能量,如此这般的前后差异仿佛惊涛骇浪过境,留给八位同学的是无限的深思。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海大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