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聚焦

民以食为天 食以安为先

作者:通讯员来源: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发布时间:2016-09-02

字体:

团队成员合影

  本站讯 近些年来我国进入食品安全事件的频发期,劣质奶粉、“苏丹红”辣酱、毛发酱油、石蜡火锅底料、瘦肉精、毒大米、地沟油等安全事件层出不穷,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食品包装作为食品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被称之为“特殊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安全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互联网模式受大学生青睐,团队采用“互联网+食品安全”的调研形式对青岛地区27批次的食品包装进行调研。

  “食安青岛”调研团由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李振兴为指导老师,团队由5名本科生与2研究生组成,调研时间为8月20日到9月1日,本次调研包括前期资料整理、问卷调研、样品采集及实验检测,创造性地将实验室检测与社会调研相结合,使调研内容更加丰富深刻,把从课堂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并在实验中检测得真知,这种三位一体的实践方式使团队收获颇丰,团队实践时间为8月9日到8月19日,共11天。

  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队员们实地走访青岛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工作人员殷切的交谈,获取了食品包装安全市场方面的相关信息。

  调研最初两天,团队对100余家商户进行样品采集,采集约300个样品,商户范围包括市南区和市北区,样品种类丰富,包括纸质包装、木质包装、竹制包装和塑料包装等。第三天上午,团队对青岛市市南区和市北区6个小商品批发市场走访调研,得知外卖包装批发商集中于抚顺路批发市场,共16家,后期对网络批发渠道进行数据整理。第三天下午,团队根据样品的材质、品牌、规格等对所收集的外卖包装进行分类整理,共分为了27类。

  第四天到第九天,团队进行样品分析,这是本次调研中最重要的部分。队员们在校内的食品安全研究室对所收集的外卖包装进行了实验分析,实验指标包括感官鉴评、蒸发残渣、高锰酸钾滴定、重金属检测和脱色实验,实验室检测内容根据国家现行的食品用聚丙烯、聚苯乙烯成型品的的标准设计,全部由团队成员独立完成。

  通过本次调研活动,团队对青岛地区的外卖包装进行了调研分析,结果发现大部分外卖包装的食品安全性可以得到保证,但是鱼龙混杂的市场同样助长了不正之风,部分外卖包装的单项指标未达到国家标准。其中蒸发残渣不合格率达27%,高锰酸钾滴定、重金属检测和脱色试验的合格率均在95%以上;由于部分批发市场和大多外卖商户对于外卖包装的存放存在很大问题,几乎所有包装都存在异味问题。外卖包装安全任重而道远。

  外卖包装有保温性、耐牵拉性等特点,团队从身边入手,对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调研过程中遇到了“不配合”的情况,队员们相互协作,调整心态,顺利完成了调研任务。队员们发现日常中从书本中汲取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时需要适当的变通与合理的改变条件。

  短短十一天时间,队员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外卖包装的安全性有了充分的认识,发现部分外卖包装并不环保,且我国关于外卖包装的监管不到位,在之后的调研学习中,队员们丰富自己的成果,从外卖包装的安全性入手,解决更多的问题,此次三下乡调研课题在9月1日正式结束。

团队成员对样品进行统计拍摄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海大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