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聚焦

中国海洋大学赴黄岛人工鱼礁调研活动开展

作者:何佳来源:水产学院发布时间:2016-09-02

字体:

合影留念

  本站讯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开发的主题是可持续发展。但是,当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海洋渔业资源面临诸多问题,如:捕捞强度过大、近海污染不断加剧、海洋生物资源结构恶化、栖息地的逐渐退化和消失、海洋荒漠化等。我国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严峻的挑战。目前,人工鱼礁作为一种改善我国沿海水域生态环境、增殖和恢复渔业资源的重要手段,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

  自2005年实施渔业资源修复计划以来,山东省通过项目带动,建立健全人工鱼礁建设管理制度,加强人工鱼礁建设管理。黄岛区作为经济开发区具有政府的政策支持。大学生应积极响应号召,加深对人工鱼礁的认识,研究好如何利用人工鱼礁改善海域生态环境,营造海洋生物栖息的良好环境。因此调研团队在7月15日至7月20日在青岛和黄岛区域进行了为期四天的人工鱼礁调研活动。

  第一天,调研团到达黄岛鲁海丰海洋牧场,在公司员工兼学长孙洪升的带领下,陆续参观公司的网箱养殖区、人工鱼礁区、藻类养殖区和休闲渔业区,其中重点参观了人工鱼礁区。海洋牧场陆上基地占地100亩,海域面积5万亩,建成人工鱼礁3000亩,截至目前为止,已经累计投放大石块、混凝土构筑件共计30万空方,各类废旧船只100多艘。目前,人工鱼礁区海域鱼类富集,形成优良的海钓钓场1534公顷,鱼礁区钓场资源评估量可达40万公斤。

  第二天和第三天,团队分别来到著名的金沙滩风景区和学校附近人流较为集中的栈桥,向游客发放宣传单和调查问卷,询问游客对于人工鱼礁的了解程度,并向人们普及人工鱼礁对海底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以及对附近渔民渔业经济的益处。同时,团队也从游客那里得到许多有关人工鱼礁的有效建议和对人工鱼礁现存问题的看法。

  第四天,团队前往位于黄岛的顾家岛渔村。由于正值休渔期,村中村民较少,团队采访了村委会的顾主任及几位赋闲在家的渔民,了解了休渔期时渔民的生活。并且就人工鱼礁问题询问顾主任及渔民,了解到人工鱼礁项目大多集中于大型海洋牧场公司,渔村大多不具备实施条件,渔民从中收益有限。但渔民及顾主任都对人工鱼礁的前景表达了各自的期望。

  经过这几天的调研,队员们收获颇丰。调研团成员决定在日后学习中,继续关注人工鱼礁,并衷心祝愿人工鱼礁建设能在改善海底生态、建设可持续渔业的道路上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通讯员:何佳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海大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