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大要闻

中国海大学子在第五届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中获佳绩

作者:宋大雷来源:工程学院发布时间:2016-08-22

字体:

  本站讯 第五届“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于8月20日-21日在江苏科技大学举行,本届大赛的主题为“绿色创新,走向深蓝”,来自全国36所涉海院校的800余名学生携425件作品参加了比赛。经过激烈角逐,中国海洋大学学子在全部6大类比赛中共获得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8项。

  该项赛事是我国教育界和船舶及海洋工程领域的最高层次、最大规模的竞赛,自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承办该项赛事后,吸引了更多的学子参与到该项目中来。本次比赛前,全校共有来自5个学院的232名学生报名参加培训,经过初选,190名学生组成38支队伍开展针对性训练,经过6次模拟竞赛,最终确定25支队伍前往江苏参加大赛。

  今年,中国海洋大学的参赛队伍在队员组合、自主创新和教师指导方面呈现出三大特点:

  跨专业组队,提升了作品水平。来自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管理学院5个学院的15个专业的学生参赛,打破专业壁垒,专业技能互补,作品从结构设计、机械设计与加工、电子线路、软件算法编程到外观设计都呈现了专业化趋势。如:一等奖作品“水下管道自动探测AUV”,评委认为,他们“用学生化的低成本做出了专业化的水下机器人”。

  学生自主创新、自主管理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竞赛中原始的创意和初始设计大都来源于学生,后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如:获得特等奖的“滑撬联动式旋翼地效海洋生命搜救探测航行器——DX-Project”即来源于学生自主创新创业项目,其独特的创意与设计得到了专家和评委的一致认可。

  教师在模式创新、技术积累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大赛培训和竞赛组织渐成体系,教师牢牢把握宣讲动员、学生组队、作品形成、水平提升、模拟演练等关键环节,在引导鼓励、知识积累、技术指导、资源提供以及监督督促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尤其是任凭、杨睿、朱富江等一批年轻教师更是和学生打成一片,帮学生排忧解难。

  通过本次比赛,学生在不同层次、不同方面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参赛师生近期将举办本届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的总结宣讲会,与广大师生分享他们的收获和感悟,欢迎感兴趣的师生留意宣讲通知,并前往聆听。

通讯员:宋大雷

师生代表上台领奖

参赛师生合影

附:获奖名单

 

类别

竞赛名称

获奖级别

作品名称

获奖学生

指导教师

A类

创意设计类

一等奖

底播海参捕捞机器人

王妍云,成昊远,闫帆,岳印云,

刘文锋

刘贵杰

B类

设计与制作类

特等奖

滑撬联动式旋翼地效海洋生命搜救探测航行器——DX-Project

刘光盛,赵紫仁,林俊宇,孙菁阳,张欣欣,宫浩南,刘田野

宋大雷

武雅洁

一等奖

水下管道自动探测AUV

兰德浩,韩金洋,曲艺,周昌虎,

陈晟,饶源,许辉

宋大雷

任凭

一等奖

深海幽浮

朱婧文,罗振兴,祝泽亚,王晨,

周胜威,杨旭,

王鑫

韩雷

宋大雷

一等奖

“天青号”水下探测ROV

成昊远,岳印云,

刘天宝,王宇凯,

李丽端,张皓,刘志

刘贵杰

二等奖

蓝海雪珍珠

胡蓝翎,信韧,

刘玉平,龙世杰,田梓谕,柴箐,

冯英聪

宋大雷

杨睿

二等奖

水翼法运动海龟

杨鹏,杜昕泉,

武秀平,周亚涛,王天瑾,洪磊

周丽芹

任凭

C类

舰船模型智能航行类

二等奖

OUC-friendship

杨圣辉,刘璐,

陈颖,王丹凤,

祝子涵

年睿

杨睿

D类

外观模型仿真制作类

二等奖

名船名舰之镇江舰制作

江志昊,付雪鹏,吴琪豪,信韧

马维林

王琨

E 类

船模竞速

一等奖

友谊的小船

陈俊,陈志富,

刘德阳,张明达,赵旭

任凭

杨睿

二等奖

海洋之心号

高明远,何欢,

侯佳坤,龚诗悦,

刘阿森

臧爱云

周丽芹

F 类

帆船竞速

二等奖

海大白浪号

鞠经纬,王楠,

毕磊,成昊远,

孙曼

宋大雷

周丽芹

二等奖

海大启新号

吴彦琴,徐锐,

张皓,钟明,周凯

杨华

二等奖

海大长风号

李昭,张雪妍,

周彦雯,王浩然,李闻春

杨华

王琨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海大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