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每一滴酒回不到最初的葡萄,我回不了年少。”简嫃回顾大学四年所作作品时,从中看到花的朵影、叶的调图、情的沧浪、人的聚散……这些都远远逝于不回头的光阴洪水里,她变成涯岸送行的女子,千万难。
时代的火车永远在行进,大学的四年是属于一个人的“断代史”。曾经一次次将冬夏衣物辗转在故乡与海大的他们如今要在自己的路上越走越远不复返。别离身后的林林总总,横于未来和大学尾巴的毕业生们如同生活在世界上一个狭长的炎热地带,既没有春天,也没有季节的更替嬗变。所有的遗憾与惋惜突然之间被放得无限大,他们也在镜中窥见往昔、当下和未来。

前方
逸乐
“我在18岁就有了一副耽于逸乐的面目,尽管我还不懂什么叫逸乐。”杜拉斯写的是15岁,而他们则是18岁。
接在12年素质教育之后,大学处在一个尴尬的境地。大多数毕业生回首四年,心中的遗憾有半数关于安逸和享乐。大学的意义对于成年的他们来说并不是十分明了,冲过高考的独木桥后许多人将大学的定义选择为放松、惬意,由此自然而然衍生出的遗憾多在学习上。

“图书馆”,离时的怀念
12级行政管理郑振彤在海大话剧周献上了大学中最后一场演出,落幕致辞时她泪中带笑,能在最后自导自演一部话剧,在自己热爱的那个舞台上算是不留遗憾了。然而场下的她将垂落在肩上的黑发轻轻拨至颈后,坦言很遗憾大学没有好好学习。大学四年她一直都像是雾里看花,不知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也没有好好为将来做准备。
“如果再来一次,会在学习上多下功夫,然后保研或者出国。”随即她补充道:“但是是用平常和周公约会的时间,我绝不会放弃海鸥。”
12级政治学与行政学张婉祎同样遗憾没有努力好好学一把,总是期末临时抱佛脚。大概是这学期的四月份,她就逐渐感觉到留在这里的时间不多了。“那时候刚申请拿到研究生的offer,拿到以后就突然发现大学要结束了。”
迟缓
“该如何形容大一和大二的时光?”
“迟缓而张力不足。”
大学的四年是五味杂陈的,充斥着种种“突发”与“既定”,像是腰间绑着绳索攀援而上,然而因为缺乏历练和经验,他们行动不够敏捷。直到最后戴上学士帽时临流自伤,说人生也是不可眉批的东逝水。
好在那时的悬崖年少,毕竟也一步一步攀越了。只是结束的时候,他们能够穿越自己的故事体会各自悲喜,遗憾灵感和能力被告毁在行动迟缓上。

这里,有着李彤倩的记忆
12级海洋技术李彤倩懊悔大二才申请srdp,“就觉得怎么没有从大一开始做。”大二的时候,她的遗憾更多是文艺类的,“比如怎么没能早接触阿卡贝拉,接触了之后怎么不认真点,让自己有那么多不懂的。”大三时的她开始学语言准备出国考试,“就觉得人家都从大一大二开始准备的。”最重要的是,她大三下学期才开始思考未来,“自己怎么没能提前好好思考一下接下来要做什么,拖到了这么一个尴尬的时间才开始思考。”
内心急躁,但行动迟缓。这大概是毕业生对过往四年最恰当的总述。李彤倩说,她总是在等。“总觉得接下来还可能有机会吧。”但事实上接下来有机会的可能性总是低于之前的。而这一点上,似乎只有到毕业前夕了才会猛然惊觉。
张婉祎在毕业之前做一些自己以前一直想做但没去的事情,她希望在最后这段时间里“能和朋友、和喜欢的人一起开开心心地玩,然后迎接毕业”。除此之外,她还参加了一个体能训练课,也拍了很多海大的照片,重读《霍乱时期的爱情》,去了黄岛旁边的竹岔岛,在鱼山八大关和朋友走了整整一天。其实毕业生们多半已将青岛走遍了,但还是愿意在临走前重新走一次。
“青岛确实很美,比以前更美。”

师门,朋友,陪伴
孤独感与交际
没有一条河流不是孤单地曲折着它自己的路程,正如没有一个人不是独自地在收拾自己的脚印跫音。对于“远乡客”来说,大学的开始就像一个逼仄的空间。
12级电子信息工程阳山虎在青岛生活了四年却没有好好出门走走,平时也极少参加活动。这学期开始他眼看着离毕业的日子一天天少了,所幸他趁着最后的这点时间多参加了一些朋友们私下的活动。
李彤倩大一时最大的遗憾是没能找到那种小说中的大学闺蜜,从小学到高中她总有一两名挚交,来到海大后很用力的想要再找到交心的朋友,但她苦笑道这种事不是用力就可以的。“大学时期教会我朋友的分类。”
大二的时候李彤倩开始当合唱团的副部长,当时她属于“高冷型”部长设定,与下级并不熟络,也对聚餐、建设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排斥。“孤岛”类型的她总是一个人上课,一个人散步回宿舍。
反而是上了大三之后,她偶然在公共课上和几个不相识的人聊到一些小众节目,惊觉如此投缘而成为好友,这才弥补了大学社交的遗憾。有趣的是,那之后也因在大艺团和别人合作演出而结识了不少朋友。

和外国友人合作路演
“我真正的体会到等自己不急了,完全放下了,反而有惊喜。你需要给自己一点遇到别人的机会。”
12级工程管理李蓓同样幸运,大四上学期的她是大学时光里人际最巅峰的时候,许多大学里相交甚好的朋友在过去三年的共患难同欢喜中变成挚交或是一辈子都可以保持联系的朋友。
“突然之间大家开始不停约饭告别,约定未来要常联系。”那一刻两个人之间那种感情与眼中闪烁的怀念都是无比真挚的。但李蓓不是一个很喜欢承诺的人,而是认为珍惜当下与眼前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日后真的碌碌与生活,荣辱自安,她也不会怪朋友不联系。她相信,真正的朋友是“看你过得很好,我就放心啦”。
“当然,如果遥远的‘你’说想念我,定万水千山走遍去赴约。”
选择和自我
如果在往昔的纵深中挂一张大大的地图,会发现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大家讨论的内容不再是当下,而更多的是拼凑各种道听途说的消息 传递对风雨欲来的预测与恐惧。于是,临近毕业的他们必须做出人生的艰难抉择。
大四上每个人都徘徊在选择的十字路口,每日都在纠结向左走向右走,犹豫是工作考研出国还是保研。那个时候走出一步人生从此翻天覆地不可回头,每个人都在焦虑不停与朋友交流,自己陷入鬼打墙一样的“无物之阵”,那个时候也才发现过去的时光弥足珍贵。原来现在真的要开始说再见了。
李彤倩一直觉得未来的事等到未来到了再做选择就好,但她也发现选择都是要有缓冲期的。太过任性的选择可以或许无伤大雅,但是每这样选择一次,就元气大伤一次,相当于经验值清零。“所以选择真的是越做越少的,基本一个人的试错机会最多两次。”
大学教会她最大的事儿就是别太勉强自己,强扭的瓜不甜。李彤倩无法逼自己选择不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偏向性地多做自己喜欢的部分,剩下的部分维持平均值即可。学习中的她也是如此,她认为在一个人只有在某方面做到出彩才能有用处的现在,能够维持的能力还远远不足,所以索性多随点自己的心,在自己想追求的领域好好施展拳脚。
还有一种选择,只要按下那个“按钮”,很多遗憾便付之而来,国防生。12级电子信息工程丁瑞斌是其中之一。大二时的他极想和几个朋友来一段说走就走的旅行,“几个朋友都是初中同学,两个在青岛,一个在南京,一个在四川,一个在澳洲留学,聚起来去过成都、南京,计划毕业去云南。”但是因为是国防生。每晚都需要点名查人,所以这是一段从入学开始就注定不可能实现的梦想。如今和同学约一段毕业旅行的愿望也化为泡影。“非常遗憾,每次都是看他们几个在群里秀旅行合影,但是没有我。”
6月6日那天毕业答辩之后,他突然发现已经要毕业了。问及如何看待四年前的选择。他显得很释然,“对于没能旅行这件事,有很多遗憾,但不后悔,因为当初是自己选择了国防生。”随即他在对话框中打下那句话: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常想一二。
敬往昔与遗憾
“如果,再来一次呢?”
“再来一次的话肯定还会有遗憾的。不只大学,就哪怕让我重新长大一次,也还是会有遗憾。”张婉祎也曾经想过有些事情重来一次,但可能还是会那样去做。“本来就是这样的吧,有遗憾才是青春啊。”但若重新再来一次,她希望自己活得更加真实自我一些,更努力一些,毕竟多少还是有些荒废了。
“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还是会那样选,我所有做过的选择才塑造了现在的我。以前也会拿遗憾来拧巴自己,但是后来在结束的时候才发现那就是我,我要做的不是change myself,而是去成为当下的我中一个更好的自己。”李蓓在大学里并没有倾注大把精力在学习上,没拿过学习奖学金也是遗憾之一。但是她现在却不会这样想,因为所谓的遗憾是在当下的时光里得不到的,并且在以后的时间长河里也不会遇到。当她明白这一点,学习就不是遗憾了。因为牺牲掉一点学习的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她得到了十分重要和珍惜的东西。
李蓓一直认为真正的大学应该是绝对包容和相对自由的,学习不应该成为唯一的硬性指标,不应该将所有精力像高中时一样全都倾注在学习上。当走着自己选择的道路走向自己定义的成功时,相信彼时牺牲掉的一点学习的时间就不再是遗憾了。

后会有期
如今的他们,站在渡船的舷墙前面看着这条长河,各自成为他人生命史册中的一个叠影。日后以一夜的苦茗 ,诉说半生的沧桑。
或许,遗憾有遗憾的意义所在。往昔及已成定局便无法改变,更重要的是如何在洪流中站稳脚跟,继续向前走。
四年时光很快会成为怀念的一本相册,满是挣扎与解脱、愁容与笑颜、遗憾和释然,熟悉如故乡。而遗憾也会慢慢褪掉原本的黯淡,被冠以一个新的名字,“姑且称之为‘青春’吧!”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愿日后与旧友碰杯,还能笑着以一杯烈酒敬往昔与遗憾。
文:林书廷 图:部分源于受访者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