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海济国

中国海洋大学西太冬季调查航次取得突破进展

作者:王娉 赵玮 侯霞来源:青岛日报/青报网2016年04月07日发布时间:2016-04-07

字体:

    青岛日报/青报网讯 日前,中国海洋大学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西太平洋中南部水体综合调查冬季航次及马里亚纳海沟综合试验航次”圆满结束航次任务。该航次依托海大“东方红2”海洋综合科学考察实习船,在西太平洋地区开展了为期70天的物理海洋、海洋气象、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及海洋光学等多学科的综合调查,在国际上首次于西北太平洋构建了跨度最大(南北跨度22°)的子午向全深度潜标观测网。

现场作业照片 图据海大

    本航次任务的首席科学家是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田纪伟。科考组圆满完成了64个综合大面站作业,24套深海潜标和1套大浮标的布放,以及2套深海潜标的回收等作业任务,其中多项任务的执行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和进展。成功布放的深海潜标中,有17套潜标自北向南沿143°E断面,构成一套完整的区域潜标观测体系,可实现对西北太平洋热带与副热带海域海洋动力过程的全深度长期连续监测,为研究西北太平洋环流系统及中尺度过程的时空结构及变异机理提供重要的观测依据。

    同时,5套深海潜标成功布放于马里亚纳海沟附近,首次在马里亚纳海沟构建了全球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多学科综合潜标观测网。借助“东方红2”科考船万米多波束等先进调查仪器设备,航次科考组成员成功突破马里亚纳海沟的复杂地形障碍,构建了横跨海沟的一个完整断面,最大布放深度达10600米,该观测网可以实现对马里亚纳海沟海洋动力过程、地质过程与生物地球化学等过程的同位同步长期连续监测,将为探究这一全球最深海域的海洋科学综合研究提供现场观测数据。

    在为期70天的航程中,基于船载多普勒流速剖面仪走航观测,科考组首次获取了关于西北太平洋海域大范围准同步流场观测资料,实现了对冬季西北太平洋热带与副热带环流子午向结构(包括北赤道逆流、北赤道流、副热带逆流及黑潮延伸体)冬季特征的准同步完整刻画,通过现场数据的支撑将有效加深对上述洋流特征的认知和研究。

    此外,本航次基于海大自主研发的深海水样采集系统,成功实现了深海大体积采水的重大突破,最大采水深度已超过8700米,深海水样的获取为我国开展深海生物、地球、化学等科学过程的研究拓展了新的深度和视野。

    记者: 王娉 通讯员 赵玮侯霞

    来源:青岛日报/青报网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海大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