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纵横

蒋逸航:联合国有关海洋管理的实践

作者:解晓茹来源:海洋与大气学院发布时间:2016-01-11

字体:

 
    本站讯 1月7日下午,海大人文讲坛2016年第一讲在海洋与大气学院落下帷幕。应中国海洋大学文科处和海洋与大气学院邀请,我校兼职教授、物理海洋学家、联合国资深专家、海洋问题专家、著名国际问题专家蒋逸航老师为海大师生带来了为期两天的题为“联合国有关海洋管理的实践”的精彩讲座。
 
    蒋逸航教授曾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委员会西太平洋区域秘书处技术秘书、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东亚海地区协调部门项目官员、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环境基金UNEP/GEF南海项目协调部门海洋污染高级专家、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UNDP/GEF黄海大海洋生态系项目项目管理办公室项目经理,首席技术顾问等职务,具备丰富的海洋学知识和国际合作的经验,为地区海洋合作努力工作了三十年。他结合的自身经历,介绍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涉及的以生态承载力为基础的管理方法和法律框架在管理中的应用,以及有关联合国气候大会的最新结果等相关内容。 
 
    讲座伊始,蒋逸航教授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管理以及海洋管理的相关定义,并分析了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指出基于生态承载力的管理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随后用一个案例进一步对这种基于生态承载力管理方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解释。他从“法律框架为什么必要”、“法律框架是什么”以及“为什么很多法律协议不能很好的工作”三个问题出发引出了管理中法律框架的相关内容,提到区域海洋项目发起于1974年,到目前为止共有143个国家参与13个区域海洋的项目当中,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区域项目都能够达成协议,其中两极海域、东亚洲海域、南亚洲海域和西北太平洋海域至今没有达成任何的协议。蒋逸航教授随后运用过程指标、减压指标和环境状况指标的等一系列评价指标来证明努力并不算是失败的。接着又向同学们介绍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全球关于海洋环境的保护的相关法律和政策制度的知识。最后他指出地理范围、托管、参与、制度安排等因素仍然是在区域管制中最大的挑战。
 
    讲座尾声,蒋逸航教授耐心细致的解答了同学们的提问,让参加讲座的同学们收获颇丰。
 
    据悉,从2015年9月开始,蒋逸航教授每个月都会在他主讲的研究生课程---“国际海洋组织与管理”的课上分享有关联合国海洋组织与海洋管理的相关内容,比如联合国的运作机制、管理机制、如何在联合国找工作、怎样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一起工作以及联合国在海洋管理方面的技巧和案例等等。课上除了研究生之外,也不乏老师和留学生的身影。课上同学们踊跃发言,就算是在课间休息时间,同学们也会主动和蒋逸航教授交流心得,探讨学术与人生的问题。
 
通讯员:解晓茹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海大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