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罗授在做讲座
“定格的画面是我的最爱。在我40年的电视新闻报导工作中,相机几乎从不离身,通过摄影我得以将一些重大事件和新闻现场定格,作为人物见证或是历史的篇幅保存下来。从费萨尔国王的沙特到阿拉伯世界的革命,从伊朗革命、卢旺达大屠杀、索马里饥荒、阿富汗冲突到中国崛起,我一直想要呈现一种对世界的关注并邀您共同见证。”
——菲利普•罗授
本站讯 11月24日上午,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邀请到法国著名记者菲利普·罗授(Philippe Rochot)莅临学院进行讲座。菲利普·罗授是一名战地记者,他经历过中东冲突、伊朗革命、阿富汗战争、非洲变革、柏林墙的倒塌和中国的崛起。他以记者之眼观看这世界,他以有力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他作为记者的40年。
本站讯 11月24日上午,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邀请到法国著名记者菲利普·罗授(Philippe Rochot)莅临学院进行讲座。菲利普·罗授是一名战地记者,他经历过中东冲突、伊朗革命、阿富汗战争、非洲变革、柏林墙的倒塌和中国的崛起。他以记者之眼观看这世界,他以有力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他作为记者的40年。
讲座的背景自始至终都是一张张图片,这些图片串联了他的40年。1974年土耳其军队登陆塞浦路斯的时候,他在现场;1975年黎巴嫩内战爆发的时候,他在现场;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爆发时,他在现场;1980年苏维埃占领期间的阿富汗冲突事件,伊朗和伊拉克之间8年的战争,柏林墙的坍塌事件,1996年塔利班掌权阿富汗以及2003年中国SARS爆发的时候,他都在现场。不论何时、何地,他总是冲在第一线,为观众为读者提供最及时的报道。他的一张张照片记录了他的轨迹,记录了他40年的记者之路,更记录了这40年来世界的发展变化。
看着播放的一幅幅图片,每一张都触动人心,都能感受到拍这些图片时记者心里最真挚的情感。他的镜头下有破败的废墟,有成群的难民,亦有平凡的母亲手捧儿子的照片。他的照片是无情的,因为充满着战争饥荒、生离死别,可他的照片又是最有爱的,因为里面饱含真情、震撼人心。其间,当看到一张在种族大屠杀中幸存的儿童的照片时,菲利普·罗授的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他说:“我从来都不会忘记,在报道过程中见到的人。”他的照片中出现的人物大部分都是普通人,可是他却从普通人的眼里看到了恐惧,看到了悲伤,看到了希冀,看到了整个世界。
他给在座的学生和老师们讲述着他奋不顾身冲到第一线,冒着枪林弹雨报道实况的经历;他是如何拥抱着苦难中的孩子,又是如何安慰着悲痛绝望的母亲;他曾见证过和平国度里美好幸福的画面,他曾目睹过满目疮痍的战争残垣;他曾来到中国领略翻天覆地的变迁。现在,他淡定从容地将他的40年向我们娓娓道来,讲述着他的过去与感慨。
最后,文新学院新闻与传播学系俞凡老师总结发言: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变化,新闻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我们向往世界和平发展,读者期待了解事实真相,而这一切都要靠青年一代——未来的中流砥柱,未来的新闻人。
通讯员:刘方洁 王珈琦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