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聚焦

海洋与大气学院新生辩论赛决赛举行

作者:高睿璇 沈策源来源:海洋与大气学院发布时间:2015-10-23

字体:

唇枪舌剑

  本站讯 10月22日下午,海洋与大气学院新生辩论赛决赛于海洋与大气学院院楼打响。海洋与大气学院新生班主任兰健老师、余静老师、史久新老师和团委高睿璇老师以及各兄弟院系辩论队的同学们参加活动。比赛双方就“面对人生的荒谬,你选择坦然面对还是抗争到底”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最终,正方以更胜一筹的独特论点及清晰的思路赢得胜利,最佳辩手为反方三辩张经纬。

  正方辩手:何铮、谭洪欣、王昱、陈夏煜
  立场:面对人生的荒谬,我们应该坦然面对
  反方:张琬琳、裘是、张经纬、张星琪
  立场:面对人生的荒谬,我们应该抗争到底
 
  立论陈词环节,正方一辩解释何为荒谬,即人生中不合理之事,而坦然面对即是接受这些荒谬的事实。并举了史铁生坦然面对自己变成残疾人的例子,说明坦然接受并不是不作为,而是在心中对荒谬之事深入剖析,而抗争则会浪费时间金钱甚至是生命。
 
  随后反方四辩对正方一辩进行盘问,反方认为残疾并不是一种荒谬,荒谬应是人生不合理之事,而坦然面对则缺乏一种勇气,一种敢于直面荒谬并去抗争的勇气。
 
  反方一辩则说抗争并不是鲁莽的,而是为了自己的尊严和底线所做的斗争,不管结果如何,重要的是过程。而坦然面对则是对这些荒谬的纵容,会让事态一味恶化。
 
  随后正方对此进行驳斥,称坦然面对并不是委曲求全,也不是逃避问题,荒谬本应是人生不合理之事,若要抗争到底那这“底”究竟在哪里。而反方则从“坦然”二字入手,称坦然面对即是平静安然地接受,不服从就是抗争,而抗争到底的“底”就是直到荒谬之事不再荒谬为止,抗争也是为了实现个人价值,如曼德拉、梭罗等。若长时间不抗争就会让荒谬变成一种潜规则,会伤害更多人。
 
  随后进行的驳论阶段正方三辩提出荒谬是一种主观意识的感受,一旦一个人坦然接受了一件事那这件事就不见得是荒谬的了,而且在接受时进行的内心抗争也并不属于抗争范畴。反方三辩则举了一个很有趣的例子,称若辩论赛以颜值高低来定胜负,反方胜利对正方来说是不是荒谬的,而正方一定不服,会抗争。再说九一八事变,若人们都对日军荒谬的行为坦然接受,那中华民族就不能像如今这般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正方这种抗争后发现不行又不得不接受的行为则是左右摇摆,立场不坚定。
 
  紧接着便是整场辩论赛最令人激动的环节——自由辩论时间。选手们唇枪舌战,问题或刁钻,或古怪,回答方也是妙语连珠,令全场赞叹连连。反方举出文天祥及布鲁诺的例子,而正方则称坦然面对与抗争到底的区别是在知道了结果后的两种不同选择,坦然面对也是一种方式,是需要勇气的一种行为。
 
  在总结陈词阶段,反方认为内心的抗争也是一种抗争,而坦然则是一种不选择性,并没有做出抉择,而抗争到底的“底”则是直到把荒谬之事变得不荒谬。正方则认为反方前后矛盾,他们既说荒谬是一种具有客观性的事物又说它是具有主观性的,反方对于“底”的解释也在一直逃避,对于双方观点的区别也并没摸清,双方本应基于同一前提,而反方则一直在违背这一前提,坦然面对才应是面对荒谬的最好方式。
 
  而后的评委点评阶段,海科二班班主任余静老师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她指出双方都旨在传递给大家正能量,孰赢孰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种辩论精神以及今天提到的面对人生荒谬时的态度,希望双方辩手日后更加努力。之后戴绍康同学则举了美国一个经典案例为大家讲解这次辩题的意义,本次活动旨在培养大家的辩证思考能力,提高团队意识,有助于大家更好地融入大学这个大家庭中。
 
通讯员:高睿璇 沈策源 仝桐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海大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