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市委、市政府提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打造“创新之城、创业之都、创客之岛”,为青岛在新一轮竞争中赢得主动、走在前列指明了方向,标定了准星。“三创”行动充分激发了大众创新创业的热情,岛城各界积极创新、奋力创业、争当创客,为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注入新的活力,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树立了新常态下实现新发展的青岛样本。从今天起,《青岛新闻》推出系列报道《“三创”的力度》,用行进的视角为您解读全市创新创业创客发展的蓬勃生机和最新成效。下面请看第一篇《创新积蓄城市发展能力》。
青岛因海而生,向海而兴,蓝色是这座城市的主基调。我市以海洋科技创新为引领,按照蓝色、高端、新兴的方向推动城市各产业门类开展集群创新,加快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不断积蓄整个城市的创新发展能力。
最近,从位于青岛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传出消息,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完成刺参基因组测序和组装。在这一成果中,科研人员采用新一代测序技术获得了高质量序列数据,图谱数值优于国际迄今已发表的水产动物基因组指标。
刺参是我国现有20种可食用海参中品质最好、经济价值最高的种类,此次基因组测序和组装的成功,为我国破译刺参基因信息奠定了基础,其后,我市科研机构和养殖企业,将在刺参的繁殖发育、免疫调控等方面开展应用创新,培育刺参新品系,为国家海参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刺参是我国现有20种可食用海参中品质最好、经济价值最高的种类,此次基因组测序和组装的成功,为我国破译刺参基因信息奠定了基础,其后,我市科研机构和养殖企业,将在刺参的繁殖发育、免疫调控等方面开展应用创新,培育刺参新品系,为国家海参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就在海洋生物创新蓬勃开展的同时,青岛在海洋新材料、海洋新能源、海工装备等领域也实现了一系列创新突破:双瑞海工自主研制的船舶压载水回收系统,结束了压载水就地排放、污染海洋环境的历史;明月海藻的褐藻胶医用纤维,将替代原有的止血材料;罗博飞的海下机器人,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使我国在海下监测领域拥有技术主动权。
作为全球第七大海洋科研中心,青岛海洋国家实验室从国家战略需求出发,承接透明海洋、蓝色粮仓、海底油气资源勘察利用三大科研任务,以基础源头破题创新,支持国家海洋应用创新。
以海洋国家实验室为示范,青岛在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道路上阔步前行。全市各类研发经费年投入突破200亿元,位居山东首位,建立起10大科技公共研发平台、42家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创新载体,在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制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开展前瞻性技术研究,实现“双赢”甚至“多赢”效应。
目前,青岛累计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68家,培育企业研发中心324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46家,新一代高速动车组、ULED超高清显示等200多项重大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