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教授李予国团队自主研发的海底电磁采集站(OBEM)在我国南部海域成功完成4000米级海底大地电磁数据采集试验。标志着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电磁探测技术与装备研制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填补了我国在这一方面的空白,预示着我国海洋电磁装备研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据了解,中国海洋大学所研制的海底电磁采集站既可以观测天然场源产生的海洋电磁场,也可以观测人工源产生的海洋电磁场,其主要用于海底地球结构和动力学研究以及海洋油气资源和天然气水合物探测。海底采集站由电磁数据记录仪、电场传感器、磁场传感器、信标、释放器、方位与CTD记录仪、浮球、锚系和框架等组成,该采集站用于同时测量海底大地电磁场三个电场分量和两个磁场分量,可以在4000米水深的海底工作。数据采集记录仪、框架设计、释放机构、回收信标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其中记录仪部分采用针对弱信号的低噪声、低频、宽带高增益放大器模块和高精度时钟模块,具有大数据量高速存储、低功耗、接收信号频率范围大、本底噪声低、可满足微弱信号探测等技术特点。
李予国表示,海底电磁采集站顺利完成4000米海试,这验证了海底电磁采集站在深海环境下各项性能和功能指标足够过硬。同时,在短短6个月时间里,海大海底电磁采集站研制完成了从1000米到4000米水深试验的重大跨越,这也使我国成为继美国、德国和日本之后,第四个有能力在水深超过3000米以上海域进行海洋电磁场测量和研究的国家。
记者: 尹为鉴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